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蓋聞善攝生者,陸行不遇兕(音si ,屬于犀牛類的動物)虎,入軍不被甲兵。兕無所投其角,虎無所措其爪,兵無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無死地。
[譯文]
人始出于世而生,最終入于地而死。屬于長壽的人有十分之三;屬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些,卻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奉養太過度了。據說,善于養護自己生命的人,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兇惡的犀牛和猛虎,在戰爭中也受不到武器的傷害。犀牛于其身無處投角,老虎對其身無處伸爪,武器對其身無處刺擊鋒刃。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他沒有進入死亡的領域。
[時空對話]
這一章談論的是每一個人都無法回避的問題,就是生死問題。相信人人都渴望長壽拒絕死亡。生和死都是自然規律,人類萬物都是如此,有生就有死。
在這里老子就一般人的平均壽命,分析了生死和養生問題。
首先歸納出人的三種生命狀況:
1、生之徒,十有三。(屬于長壽的人有十分之三)
2、死之徒,十有三。(屬于短命而亡的人有十分之三)
3、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人本來可以活得長久些,卻自己走向死亡之路,也占十分之三)
在這三種狀況中,前兩種只能是聽天由命了,人自己幾乎無能為力,無法人為干預自己的壽命。
只有后一種,值得探討一下,因為這種情況是人自己的行為或者養生方法不當導致的短命,如果行為或養生做的好,本來是可以長壽的,有兩種情況:
1、導致短命的不當養生是“以其生生之厚”,就是說奉養太過度了,營養過剩、嬌奢淫佚,故而短命夭折。
2、導致短命的不當行為是行動不慎,走上了邪道,陷入了危險的死地,而造成的傷亡。
緊接著,老子運用了夸張的例子,做出了下面的說明:
人要想長壽,只要行為謹慎得當,在日常生活中善于養護自己的生命,在陸地上行走,不會遇到兇惡的犀牛和猛虎,在戰爭中也受不到武器的傷害。
就算是遇到了犀牛和老虎,犀牛于其身無處投角,老虎對其身無處伸爪;就算是身處殘酷的戰場,武器對其身也無處刺擊鋒刃。
老子的意思可以理解為:一些人的短命完全是自己的行為和養生方法不當,就是說,完全是自己“作”死的,反之如果一個人自己的行為謹慎,處處符合“道”的原則,一個人的養生方法如果時刻遵守“道法自然”的要求,即使遇到危及生命的境況也能化險為夷,長壽就自然而然地得以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