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破除預設的限制
你是否有過只買不讀的囤書習慣?
你是否認為自己沒有時間,沒有精力去大量讀書?
你是否覺得自己閱讀很慢,即使仔細讀了還是會忘,在做閱讀的無用功?
也許你覺得自己沒有能力進行快速閱讀;
也許你會覺得自己很忙,擠不出時間閱讀;
也許你覺得自己沒有過目不忘的超強記憶力;
......
曾經我以為“快速閱讀"就是通過速讀技巧提高閱讀速度,使自己變成一個“讀書很快”的人,而我覺得自己做不到這一點,于是放棄了大量閱讀的樂趣,承認自己只有一周讀一本書,一月讀一本書的能力。以至于不自覺地默認: 大量的有效閱讀屬于非常厲害的大神才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今天有一位大神破除了我給自己預設的限制。他并不是只教給我們快速閱讀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告訴我們快速閱讀的真相。
他認為,我們不是沒有時間和精力讀書,而是我們沒有像吃飯睡覺一樣自然的閱讀習慣,并會告訴我們怎樣一步一步培養閱讀習慣;我們不是沒有快速閱讀和過目不忘的能力,我們只是被陳舊的觀念所束縛。
他是誰呢?他就是日本著名的書評人印南敦史,為多家網站撰稿,每月為近60本書撰寫書評。因此,他每月的書籍閱讀量在60本以上,每年的閱讀量在700本書以上。除此之外,他有撰稿人的常規工作,而且因為熱愛音樂,還經常擔任DJ。
但是曾經的他,由于在9歲的時候腦部受傷,以為自己腦子摔壞了,很笨,相信自己沒有讀和寫的能力,盡管他的父親是一名編輯;曾經的他讀一頁書需要5分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時候,甚至花上10分鐘。
印南先生并沒有執著于學習速讀的技巧,而是通過觀念的轉變產生了極大的變化。比如,他說:去掉不相信自己的執念,每個人都可以做到快速閱讀。最重要的是:他在做書評人的過程中,發現了快速有效進行大量閱讀的真相。現在他把這個秘訣分享給了我們,告訴我們如何長期堅持每周有效閱讀6本書。
2.長期進行大量有效閱讀的秘訣
這個秘訣是什么?怎樣才能做到長期堅持每周有效閱讀6本書呢?根據本書的內容,我從顛覆陳舊觀念,培養閱讀習慣和基本的速讀技巧等三個方面做了總結:
2.1顛覆陳舊觀念
1.擺脫“書一定要仔細閱讀”的執念
我們以為仔細閱讀就可以記住書中大部分的內容,理解更深刻的內涵。
但是印南先生在開始撰寫書評后發現一個事實:無論多么仔細地研讀,還是會忘記大部分內容;閱讀速度與理解程度,記憶效果不成正比。
也就是說,一個人花了一天閱讀一本書,也許比你花一個星期閱讀一本書記住的東西更多,理解得更加深刻。
如果這樣的對比,還是不足以讓你放棄“仔細閱讀”的執念,那么請看下面一句話:即使仔細閱讀,記不住的內容還是會遺忘。
2.從“復制100%到“邂逅1%”
讀書的意義是什么?難道是為了把書中的內容復制到大腦中,然后牢牢地記住嗎?
我們試著回顧自己的閱讀經歷,并不是一本書的所有文字改變了我們原本的想法,或震撼了我們的心靈,而是我們能夠記住的某一句話或某幾句話。
因此讀書的真正意義,并不在于“復制100%的原文”,而是在于“邂逅1%的收獲”。能夠記住的內容才是對自己有益的精華。
3.從儲存式閱讀到流水式閱讀
流水式閱讀是指,讓書籍內容從心中流過,只要流過,便有意義。
存儲式閱讀是指,讀書就是要一字一句,準確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并記在腦海里。
存儲式閱讀讓我們記載了大量的可能用不上的讀書筆記或是思維導圖??梢韵胂?,每一本書都像這樣閱讀,我們將耗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面對海量的書籍和信息,我們怎么可能讀得完?于是,我們的書架上堆滿了尚未閱讀的書。
流水式閱讀就是幫助我們解決這個問題的。流水式閱讀讓每天不同的書籍在我們生命里流過,像流淌的音樂一樣,滋養我們的生命。
4.從“為了記憶而讀”到“為了記錄而讀”
我們閱讀失敗的真正原因是,為了記憶而讀。這種讀書的理念讓我們不停地做閱讀中的無用功。我們的大腦容量有限,是系統盤,不是硬盤。如果把大腦當作記憶的容器,我們的大腦就無法用做思考使用。
因此,我們要擯棄“將信息印刻在自己心中”的想法,將其轉變為“記錄在身外”。我們不要只是一味地讀,也要寫,要擁有“為記錄而讀,為寫而讀”的理念。
5.從“擁有思維”到“使用思維”
擁有思維,就是希望把書上所寫的內容全部據為己有。
使用思維,就是無論是書籍,還是知識,僅將必須置于手邊的部分留下,其余的不積有。
在網絡媒體百花齊放,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必須將必要和不必要的東西區分開來,進行取舍。讀書也一樣,只選擇必要的部分去讀。
就像斷舍離的理念一樣,當我們從擁有思維轉化成使用思維時,我們就成為了知識和書籍的主人,而不是讓它們成為我們的主人。
6.從“儲存式書柜”理念到“流水式書柜”理念
儲存式書柜的理念就是,書就是財產,大量藏書是身份的象征。
流水式書柜的理念就是,定期整理書柜,只留不能舍棄的書。
只保留不能舍棄的書,好處多多。
留白的空間讓人神清氣爽,生活工作態度都會更加積極;
會讓人更加愛書;
舍棄不需要的書,才會有新書進來;
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觀和情趣愛好。
用印南先生的話說,讓書架成為自己的鏡子。
2.2 培養閱讀習慣
1.刻意培養習慣
當閱讀像吃飯睡覺一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才能說,我們擁有了閱讀的習慣。但是事實上,我們很多人在等有時間就來讀書,可是等來的時間是不確定的,會隨時被占用。
因此,我們必須刻意培養好的閱讀習慣。印南先生推薦的閱讀好習慣有:
固定時間和建立儀式感
晨間閱讀,而不是夜間閱讀
今日事,今日畢,一天一本書
快讀書和精閱讀同時進行,比例為9:1
2.準備筆記本記錄
快速,深入地閱讀始于摘錄。印南先生建議我們準備兩種筆記本用于摘錄。
第一種是A4紙大小的筆記本,用于“一行采集”,僅摘取最有魅力的片段。他強調,不要原封不動地抄寫,要短小精悍。一本書中所有的“一行采集”,最終匯集成“閱讀集錦”。
第二種是用于記錄“一行精華”和“一行評論”的筆記本?!耙恍芯A”是從“閱讀集錦”中,找到自己能一眼相中的最鐘愛的一行,再摘錄出來,形成“一行精華”?!耙恍性u論”就是對“一行精華”的感想,30到40字左右的篇幅。
3.一定制定周計劃
為了實現一天一本的閱讀節奏,最重要的就是要確定好明天要讀的書。因為,為了能夠按計劃閱讀明天該讀的書,必須做到今日事,今日畢。
那么專門抽出一天時間,把一周的讀書計劃制定出來,是保證每天一本最有效的措施。
4.定期整理書架
整理書架的原則:每三個月一次,一定要持續進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實現高效的書架流動。
為什么時間是三個月?印南先生給出了解釋。
最近3個月的書,也會有不需要的書
3個月前的新書,已經不是新書
過去保留的書,現在不一定要保留
2.3 運用基本技巧
1.仔細閱讀序言和目錄
印南先生說,合理利用序言與目錄,是確保高效輕松閱讀體驗的鐵則。因為序言是作者為了提高書籍的購買率,最苦心孤詣的地方,它幫我們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而目錄幫助我們選出自己要閱讀的章節。
2.僅讀開頭和結尾的5行
當我們無法決定是否跳讀的時候,只讀前5行和后5行,可以幫我們把于己無益的時間省下來,同時有效避免漏讀有價值的部分。
3.確定了關鍵詞之后再閱讀
當我們明確了閱讀目的,利用關鍵詞搜索閱讀,總能找尋想要獲得的信息。
4.使用多種閱讀節奏
我們在不同的閱讀內容上,使用不同的閱讀速度,可以避免單調,同時也能幫我們找到最舒適的閱讀節奏,讓我們享受到閱讀的愉悅感。
3.閱讀的意義
可能你會對快速閱讀術產生懷疑,閱讀本身是一件愉悅身心的事情,如果一味快讀,會不會失去閱讀的樂趣?其實,印南先生主張閱讀生活應該是快樂的,書雖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但是有書相伴的生活,比起沒有,要更加快樂。
他把書籍分為三種類型:不必讀的書,無法快速閱讀的書和可以快速閱讀的書。他認為故事性強的內容,沒有必要快速閱讀;不讀取故事情節,心靈會變得貧瘠。因此,跟著印南先生更新閱讀理念,踐行快讀的方法并不會讓我們失去閱讀的樂趣。
我們要做的就是賦予大量閱讀這件事情巨大的意義,對于你來說,為什么要進行大量閱讀?對于我來說,閱讀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能從中獲得快樂和發自內心的喜悅。如果說能夠提高我的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那是閱讀帶給我的副產品。
印南先生說,擁有大量的知識,并不意味著這個人就非常了不起。這與全身穿著名牌的人覺得自己優雅高貴是同樣的道理。醉心收集知識的人,往往會誤以為自己非常優秀。
作為讀書人,要警惕自己一不小心就有了這個傲慢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