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媽跟我介紹了一個學霸妹妹,是我媽老鄰居的孩子。她媽媽的外婆跟我媽媽的奶奶就天天廝混在一起打麻將,她媽媽跟我媽媽又是發小,講道理應該關系還比較近。但奇怪的是,我活了半輩子了竟然不知道還有一個這樣的人,雖然我知道她媽,但我從來不知道這家竟然還有一個這么大的孩子。說遲鈍,還是我最遲鈍。
此姑娘名校背景,今年畢業,雙學位,科技和金融相關,精通英語,同時第二外語也拿到了專業證書,非常厲害。然而,如此厲害的姑娘在畢業的時候投遞簡歷卻處處碰壁,現如今對人生已然略感絕望。她正好在上海讀書,可能我媽覺得我找工作總是比較順利,于是命令我給她支兩招。
既然如此,那就先把簡歷發過來看看吧。
我雙擊打開她的簡歷文件,一口老血直接就噴到了屏幕上,她的照片簡直可以講是土到憨厚,活脫脫一體力勞動者工作時的形象。這不是說我瞧不起體力勞動者,體力勞動者工作時不講究穿,是因為很容易把衣服搞臟,沒必要穿得很好。比方說我們樓的保潔阿姨,她工作時候確實不講究,但人家下了班也是挺光鮮的,花花連衣裙配一頭卷發,十分時尚。但即使這樣也有例外,好比我們這里有一個很出名的快遞小哥,根本不去理會快遞工作的辛勞,永遠是一雙锃亮的皮鞋,油光的大背頭,帶著一副大框墨鏡,進門的時候墨鏡一摘,微微一笑,“快遞。”如果不說他是快遞員,不知道的人還以為哪個花花公子撩妹來了。
而我這個妹妹……照片中身穿的那件T恤衫,衣服掉色,領子卷曲,扣子還缺了一顆,頭發油油的,配上她那憨厚的一笑,且不說完全看不出她是個知識分子,那個形象已經完全看不出這是個95后的少女了。
我跟我媽八卦這個事情,我媽說她媽盯她盯得緊,可能只學習了沒注重這些吧。然后她竟然反問我這很重要么?我靠……這當然很重要了。
我們從小一直接受這樣的教育。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內在美,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認為追求光鮮的外表是一件很本末倒置的事情,只有樸素勤儉才是良好的生活品質。然后我們信以為真,不修邊幅,真的就以一個土包子的形象步入大學了,步入社會了。許多年過去,一直埋頭苦干的我們猛然發現了一個令人悲痛的事實,就是自己不論如何努力,好似永遠逃不出原地踏步踏的狀態,相比較而言,反而是那些長得漂亮活得精致的人,不管是漢子還是妹子,擁有著更多更好的機會,一路向上猶如神助。
我們絕望了,感慨這特么原來是一個看臉的世界啊。回家照照鏡子,嘆了一口氣,只覺得自己好丟臉……
當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這樣的經歷,這種現象更多的發生在那些從小以“樸素勤儉,注重內在美”作為人品標桿的人身上發生。這種人遇到挫折之后,感慨過人生之后,除了那些改過自新變正常的,通常會有兩種不良反應。一種是自暴自棄,“喵了咪!反正這世界是看臉的,我沒臉,我努力了也沒啥用。”然后就躲在角落里畫圈圈了。還有一種是矯枉過正,“我也要變得漂亮!我也要活得精致!”然后在追求華麗外表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變成了一個十分奇怪的存在。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壓根不理這檔子事。我以前有個同事就是,他可以長達兩個月不洗澡,一股味兒……很銷魂。然而他的業務水平真的很強,但真要說合作,大家都還是選擇擺擺手算了,對他也只是禮節性地尊重一下。許多年過去了,這位大神依舊沒爬上去,變成了一個性價比巨高無比的存在。他不在乎,誰又能拿他怎么辦呢。但這種人我打小到大只見過這么一個,所以就只能當成個例了。而且這個人說到底也沒堅持多少年,前段時間談了個戀愛,現在也變得注重自己的形象了。
關于這些人,我覺得他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對于人生目標和達成目標的手段之間有些誤解。
非常現實地講,人生的第一要務實際上是傳宗接代,由于那些擁有追求“品質優良的合作伙伴”的個體的后代有更大的幾率存活,所以人生除了傳宗接代這個要務之外,還有另一個要務就是讓自己更有質量的活下去,因為只有自己的質量變高了,才更有機會獲得“品質優良的合作伙伴”的青睞,所以才會有人因為認為自己不夠優秀而感到焦慮。
在這個過程中,“樸素勤儉,注重內在美”是一個優良品質沒錯,但這其實只是一個手段,而不是目標。那么目標是什么?對于現代社會來說,完成更有質量地活下去的前提是,融入社會,加入社會大分工,把自己匹配到社會大分工的一個位置上,輸出自己的價值,從而獲得周圍人的認可。
那么怎樣才能更好的融入社會?人類有一個特性,就是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如果一個東西不是自己所熟悉的東西,就會顯得格外刺眼。而我們注重外表的標準又是什么?其實不是跟人攀比比誰更好,而是達到自己圈子的平均水平,從而通過外表,讓別人對自己產生一個“這個人跟我是一樣的”的第一印象,降低辨識成本,快速達成信任,進行合作。偏見是一個十分高效的篩選手段,所以為了不被快速篩地選掉,你只能選擇篩選者熟悉的樣子迎合他。
在這個前提下,“樸素勤儉,注重內在美”的意思并不是讓我們放棄收拾自己的外表。而是指導我們不要把經歷全部都放在收拾自己的外表上,相對的更應該去追求內在的東西。所以在跟別人提出合作的時候,該注意的還是要注意,不管是過于差還是過于好,只要是超出了篩選者的對這個階層的刻板印象,都很危險。好比某個挎著鉑金包的女士應聘大樓保潔阿姨,HR心里就要盤算了,這阿姨是不是體驗生活來的,到底能不能吃苦耐勞,能不能不怕臟不怕累。相反的,如果一個保潔阿姨模樣的女士應聘某個時尚公司的項目經理,HR一樣會盤算,這個人到底懂不懂時尚。
那么作為一個大學應屆畢業生,名校畢業,雙學位,懂兩門外語的人給人的刻板印象應該是怎樣的?不管長得好不好看,時不時髦,起碼是個利利索索的人吧,不管精不精致,起碼是個整整齊齊的人吧。如果像我那個妹妹一樣,掉色的T恤,卷曲的領口,缺失的紐扣,油油的頭發……如果我是HR,我可能也會打一個大大的問號,這孩子的簡歷會不會是騙人的,然后果斷PASS掉,因為面試是有成本的,簡歷那么多,當然是選擇那些更能令人相信的了。
這世界雖說看臉,但也不是說真的就完全看臉,臉跟學歷一樣,只是個敲門磚。這就好比相親,如果不是顏值還算看得過去,誰理你內在到底美不美啊。不過這畢竟不是相親,這個臉實際上只要達到圈內平均水平就已經足夠了。
所以,如果你的照片實在是拿不出手……那就別貼了,真到通知面試的時候,再展示你放蕩不羈的外表也不是很遲,至少不至于在第一輪就被PASS掉。
但是這個原則真的就適用于任何時候么?這是不對的。因為在不同環境下,手段的有效程度就會不同。
好比在上帝之鞭阿提拉的陣營中,樸素勤儉可能是好的手段么?不,可能兇神惡煞才是。在華爾街這樣金融精英的圈子里,兇神惡煞可能是好的手段么?不,可能膽大心細才是。但在萬事求穩的國企環境下,膽大心細可能是好的手段么?不,可能樸素勤儉才是。
就算是一個很好的手段,使用情況也是需要看環境的。如果在一個環境中,某種手段并不好使,那就別使了。而如果一個人做事情只是為了某種情懷而盯著某種手段……弄不好目標就達不到了,反而會令自己變得痛苦。
所以,做事情千萬不能只盯著手段,如果手段跟目標相背離,還是盡快放棄的好,別像我那個妹妹一樣,真的就把心思完全地撲在了學習上,別的什么都沒干,最后找工作都困難。
不過既然我媽說了讓我照顧一下,看來這個周末得帶她逛街買衣服拍照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