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做了什么,你就是什么,值什么。
(一)
勒布朗·詹姆斯在2015-2016賽季,帶領克利夫蘭騎士隊奪得NBA總冠軍,為自己的家鄉帶來了第一座奧布萊恩杯;2016年4月14日,科比·布萊恩特在斯臺普斯球館逆天砍下60分,華麗地結束了自己的職業生涯。
兩個朋友,一個是科蜜,一個是詹蜜,看完總決賽兩人吵了一架,原因是“詹姆斯能不能超越科比”。吵了兩小時,引經據典列數據夸贊自己的偶像,旁征博引挖黑料貶低對方的愛豆···結果是面紅耳赤、不歡而散,仍舊說服不了彼此。
(二)
快過完冬天了,想買雙輕便點的運動鞋,和淘寶小二討價還價了3次,為了10元包郵費,來來回回爭論了一個多小時,裝情懷就喜歡這鞋、下狠話不包郵再也不光顧、講大話推薦朋友買···
最后淘寶店老板看不下去了,讓小二依了他包郵,他自鳴得意:老子又砍價成功了,我就說一定要包郵買到,這不,搞定了!
(三)
網上看到一個讓人心酸的故事,大概情節是:一個畢業了幾年的女孩去吃牛肉面,剛吃了幾口把老板叫過來,一頓吐槽這牛肉面凈是面沒有牛肉,老板也不高興了:我這價格就是這樣的牛肉面,愛吃不吃。
女孩覺得自尊心受到傷害,和老板爭執起來,不大一會兒,女孩哭了,哭的原因不是因為牛肉的多少,她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你有過類似的體驗嗎?有過與否,都值得思考一下:如何避免在「浪費時間」和「無價值」的小事上投入太多精力?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讓你一天之內做100件事肯定完不成,那么,選擇自己認為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情去做。不做事情的奴隸,回過頭看,你也不會后悔自己沒做這沒做那,最重要、最有價值的事都做了,還有啥可后悔的。那么,具體該怎么實踐呢?
1、有做計劃、定目標的習慣,事前留點時間思考和規劃,以防做一半發現方向錯了,不得不重新來過;
2、列出當天或某一段時間所有的事情,按輕重緩急區分,并列出1234的優先級,找到最重要的一件事或幾件事;
3、規劃當天或一段時間內的完整大塊時間,分配給重要的事情,碎片時間分配給小事情,避免小事情占用大塊時間;
4、學會拒絕,別人提出影響你完成重要事情的請求時,禮貌拒絕,別抱心理負擔,你只是做了你應該做的。
說的倒是容易,真正做的時候會遇到各種干擾因素,或自己惰性使然。講個我自己的例子,或許能參考和理解。
做產品特別注重兩個能力:業務上的產品感和需求規劃管理。前者屬技術派,后者屬方法論,這次討論的主題結合后者來談。產品經理做的需求,來源可能是自己對產品的設計和優化、老板要求的產品功能、運營提出的產品需求···林林總總就匯成了需求池,單一業務線需要區分該產品需求的優先級,多個業務線的話既需要區分哪個業務線的需求更重要,還要確定該業務線哪個需求優先級最高,這就考驗產品的需求規劃管理。
和老板過需求時,我將產品規劃大致串講一遍,未半,老板打斷了:這么多需求,哪個最重要?我剛準備解釋,他繼續轟到:只要你做一個需求的話,你會做哪個?這個需求對你的目標有什么作用?
因為我負責的業務既有PC端需求,也有移動端需求,當時我還想解釋兩邊的需求都需要做,看這架勢,選擇了移動端優先級最高的需求過了一遍。理由是這樣的:移動端需求先做可以讓產品跑起來,快速取得預期目標,PC端需求后做雖然會有bug,但可以暫時忍受,由人工對接處理。類似的需求還有很多,我們往往會陷入“這個重要,那個重要,好像都很重要”的困境,眉毛胡子一把抓,反而一處亂,處處亂。
套用上述的方法論,就是這么一個流程:設定預期目標,所有產品需求圍繞著目標而做;列出所有需求,按照對目標作用大小排優先級,找出最重要的一個需求或幾個需求;規劃出上午11點-12點、下午3點-6點兩個完整時間段,避開晨會、小需求對接等時間段,集中完整時間去做最重要的那個需求;當有其他同學或事情打擾時,禮貌拒絕,并答應其他時間段會盡快回復。
計劃需要有一定彈性,畢竟計劃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時間設定、需求排期時適當預留緩沖,而當產品目標或需求有調整變化時,也要及時更新需求規劃,互聯網領域,一切都瞬息萬變。
有個經濟學概念,叫做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舉個栗子:周天跟女朋友約會吃飯和去看首鋼籃球賽,兩個事時間撞一塊兒了,你跟女朋友去吃飯的話則要放棄看球賽的樂趣、你去看籃球賽的話則要放棄和女朋友約會的愉悅。換句話說:A是B的機會成本,反之,B是A的機會成本。跟女友吃飯的機會成本是看球賽,看球賽的機會成本是跟女友吃飯。
同理,文章開始舉的例子中:兩個球迷爭執無果的機會成本是2個多小時的歡樂時光和友好的感情;砍價小伙免10元包郵的機會成本是1個多小時打游戲的快感或工作的成就感;牛肉面女孩和老板爭吵的機會成本是一個安靜的環境安心吃一碗牛肉面。當你將時間、精力放在諸如此類的事情上,你的機會成本會很高,收獲微不足道,這些事就是「浪費時間」和「無價值」的小事。
每做一件事,意味著你放棄做另一件或幾件事,也就是說:你放棄的事,就是你做的事情的價值反映。你做了什么,你就是什么,值什么。
獅子是不會和螞蟻交手的,獅子就是獅子,代表高貴和力量。
想清楚了這個道理,也許今后你就可以避免很多「浪費時間」和「無價值」的小事:
△網購時寧愿多花點錢買有保障的專賣旗艦店,也不要貪便宜省幾塊成本或郵費;
△一起看球時爭兩句就算了,反正你也不掉肉,讓對方逞口舌之快也罷;
△和女朋友約會早起半小時,提前準備出門,好過讓女生等你而對你失望;
△網上遇到噴子直接拉黑無視他們,也不要跟他們對干五十回合傷身還勞神;
… …
對于「浪費時間」和「無價值」的人或事,你只需簡單回句:你誰啊,我對你編號的概念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