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型人格,又哭又笑的“找自己”之旅
在上這次課程時,完全沒有接觸過九型,只是在M1的時候聽到身旁的小伙伴的都在說“我是幾號”,“你疑似幾號”,“我想找一個幾號的死黨”,我想說這群人是不是有點走火入魔。但是真正上完這堂課時,經歷哭哭笑笑,不斷提問內看區分,從“我到底在哪里”到“我感覺我是幾號,請大家幫我區分”再到“我疑似幾號”,一步步找到那個真實的自己,真是一個痛并快樂而有趣的過程。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這次學習過程中印象深刻的瞬間和發現:
1.“找自己”小游戲,通過與別人互換身份,然后在整個教室里面瘋了一樣找自己的名字,當看到有同學坐下的時候心中莫名的恐慌,然后自己一直重復換到一些身份時莫名的煩躁,然后老師喊結束時,自己突然非常大聲喊“吳Judy,你到底在哪里”,這個畫面讓我瞬間回想到隨著我們的成長和生活,事實上我們會逐漸迷失偽裝而無法認清最原始的自己,而我們又多么渴望找到真實的自己,因為那是最舒服自在但可能有時又害怕面對的自己。
2.每個型號的學習,Vicky老師非常巧妙的搭配著我們的學習時間和狀態,從腹中心(8.9.1)到腦中心(7.6.5)再到心中心(2.4.3),用不同的體驗方式讓我們最直接感受不同型號的差異。而在上臺區分提問的時候,我發現不同中心的童鞋從肢體語言、說話方式、回答問題反映完全不一樣(可能不完整或不夠,歡迎拍磚),其實這些也是我們在區分不同型號時常常可以輔助觀察的表現,但是九型的有趣就在于我們可以從表現向內探索他的價值觀,也可以從價值觀反推他的表現,從而區分。
3.教練的練習,這是一次非常深刻的練習,因為我們的教練對象是一個8號的PCC,為啥我強調8號呢,是因為我學習了九型卻沒有把不同型號的特征及教練方式融入過程,突如其來的打斷繼而蒙圈,導致結果可想而知的慘烈。在結束大家給了我很好的回饋:1.教練的中心是被教練者,不是滿足自己的CDCA過程,感知被教練者的反映(肢體語言、手勢、眼神)而調整,也要做更充分的準備(不同型號的教練重點和調整自己的狀態)才能更好的投入,教練技巧需要重復的練習(度量式的分數確認深挖和適時的喊停)。失敗的教練過程總是會讓回饋更讓人印象深刻。
4.我的“3號”尋找過程:其實從第一天下午,我就確認自己是“走心”的,所以在老師開始講授各型號時,我就一直問自己“這是我工作的狀態”還是“我最原始的狀態”還是“我最沒有被人知道的狀態”還是“我最想要的狀態”。雖然自己有時候也會懷疑好像有點像,但是看到3號的描述,我就非常篤定自己就是“3號”,可是我沒有“羞愧之心”呢?這個疑問一直到最后三個小時才被解決,原來這是“怕不如別人”的心,難道這不就是從小到大的我嗎?在區分提問時,我依然很鎮定,直到老師說“3號就害怕的就是與人的關系“那一剎眼眶突然泛紅,后被Win提問家人的信任時瞬間崩潰,再也忍不住淚崩。這個型號用理性偽裝脆弱的內心,只有被信任才愿意公開,雖然強烈的目標感,但卻最渴望親人的圓滿關系。找到自己是快樂的,面對自己最真實的內心是需要勇氣的,而讓自己成長則需要從“基本恐懼”出發去修煉,這需要決心和耐心。
最后談談學習的重點:
1.學習九型人格是為了使自己在教練過程中,知己知彼,調整自己的風格和態度來獲得信任,也能夠分清楚不同型號的人思維模式和內在價值觀,輔助教練過程的提問區分。
2.九型人格只是一種模式,并不是一個標簽,沒有一個型號比另外一個型號好,也沒有一個型號比另外一個型號差。
3.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主型號,但是受成長環境、工作和生活的影響,每個人會有多種特質,但是主型號永遠只有一個,而需要從自己的內在價值觀去探索區分。
4.(此時一定要奉上學霸型的疑似5號的死黨的理論)關于三個智慧中心和九型人格結合圖,這個可以幫助了解各個型號的特點及行為模式(詳細的還是需要借助復盤表來好好的練習整理),然后不斷的修煉朝著“Dream Team”進步。
最后,借用Allen童鞋送的話“保持空杯的心態,不斷學習”來結束這次有趣的學習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