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易,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求學期間專攻傳統中國繪畫,1989年隱居大嶼山專心從事創作。他與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合稱“五大宗師”。2017年4月5日他因中風病逝,享年65歲 。
1.作文不及格
黃易有個武俠迷外公。外公經常租武俠小說看,而黃易順帶也讀遍了這些小說。
黃易說,“我外公是個武俠迷,他租來的武俠小說我全部讀過。還不足10歲,我便開始看臥龍生的《仙鶴神針》,六年級的時候看《三國演義》、《水滸》。”
金庸和司馬翎是他最喜歡的兩個作家,尤其是司馬翎,對黃易影響頗深。
雖然讀了很多武俠書,黃易不僅壓根寫不出好文章來,學業上也是“戰績彪炳”,被逐出學校和留級是常事,還經常為了逃避留級而轉學,第一次寫作文就被嚴厲的老師批了個不及格的分數。
黃易少年時看武俠小說,很愛看男女情事的描寫,但傳統武俠往往是點到為止。基于這個喜好,在日后他寫作時,就加入了對男歡女愛的深入描寫。
不過,在進行小說修訂時,情色內容就全刪除了。國內讀者看到的都是修訂版。
2.玄幻小說之父
黃易畢業于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專業是國畫。畢業后,曾任香港藝術館助理館長。
他用高工資養活了家庭,但心里對武俠小說的熱愛卻一直沒有減少。
辭職前兩年,黃易開始寫武俠小說。但那個時代是金庸、古龍的時代。黃易的稿子在香港博益出版社的稿庫里壓了許久,也沒動靜。
有一天,一名編輯發現了黃易的稿子,向老板李國威推薦。
第二天,李國威約見黃易,一見面就單刀直入地說:“武俠小說現在沒有市場。你要么不寫,要么就寫科幻小說吧!”
于是,一個星期后黃易完成了第一部科幻作品《月魔》。
看到稿件后,李國威第一句話就是:“我要以你的科幻小說挑戰倪匡!”黃易相繼寫出了《上帝之謎》、《湖祭》等,大獲成功,并結成了著名的《玄俠凌度宇》系列小說。
但黃易心底最喜歡的還是寫武俠小說。結合科幻,黃易創作出了玄幻、穿越和異俠三大流派,創作了新武俠。
3.拜星座大師
被問及怎么創作玄幻小說,黃易說,“或者可以說,武俠是中國的科幻小說。她像西方的科幻小說般,不受任何拘束限制,無遠弗屆,馳想生命的奧秘,與中國各類古科學結合后,創造出一個能自圓其說的動人天地。在那里,我們可以馳騁于中國優美深博的文化里,縱橫于術數丹學、仙道之說、經脈理論、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宗教哲理,任由想象力作天馬行空的構想和深思,與歷史和人情結合后,營造出武俠小說那種獨有的疑幻似真的小說現實,追求難以由任何其他文學體材得到的境界。”
看黃易的作品,許多人總會感慨,這個人怎么什么都懂,天文地理、風水歷史、古琴藝術、五行術數、歷史科幻、軍事謀略,幾乎無所不包。
黃易每天要做的是讀書、寫書、遛狗和玩游戲。黃易的興趣廣泛,什么書都看,喜歡對著墻思考,還執著于精神修煉。
黃易對中國傳統的東西特別喜歡,他會學吹洞簫,學古琴。他喜歡風水、道術、手相、佛學道家、陰陽五行、堪輿命理、中醫醫理,這些東西看來是過去朝代里的科學。
黃易曾拜過一個西方星相學的加拿大師父,跟著他學了差不多一年。
4.出版史神話
1991年成立黃易出版社有限公司,當武俠小說在港臺大陸普遍低迷,黃易卻一掃“金庸之后無武俠”的局面,另辟疆土,開創了以玄幻(《星際浪子》)、穿越(《尋秦記》)和異俠(《大唐雙龍傳》)三大流派。
黃易的小說在臺、港創下數百萬冊的銷售天量,他連續寫下三部超越兩百萬字的長篇鉅構,在當時是破了世界紀錄。
黃易作品《尋秦記》,《大唐雙龍傳》,《覆雨翻云》相繼被TVB搬上銀幕,均獲好評。
2012年11月,黃易重出江湖,推出新作《日月當空》。該書創下了黃易小說在中國大陸出版的記錄。他以240萬元的年度版稅收入,榮登2012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排名第22位,并獲得“2012第七屆中國作家富豪榜年度武俠宗師”的重要獎項。
2015年,黃易著名小說《大唐雙龍傳》正版授權,由搜狐暢游研發、發行的《大唐雙龍傳》ARPG手游今年發布。
2015年,由臺灣中華網龍研發,黃易先生正版授權,結合黃易四大名著《大唐雙龍傳》、《覆雨翻云》、《邊荒傳說》、《尋秦記》的MMORPG手游《黃易派來的》,在臺灣地區發布,并特別邀請酷帥男神藍正龍擔任《黃易派來的》游戲代言人。
5.生活情趣
談游戲:
黃易是一個標準的電腦游戲玩家,而且還是高手中的高手。他任何類型游戲都玩,但還是較偏愛策略類,所有經典知名的游戲全逃不過他的手掌,從早期的三國志一代、Ultima系列、StarFlight,到現暗黑破壞神、異塵余生、魔法門系列等都一一破關。
接受記者采訪時,他說:“我最近玩一個叫FALLOUT 3的單機游戲,連續兩個星期每天玩十多個小時,終于左手酸痛不堪,被逼鳴金收兵,青少年們可千萬不要學我。”而且就是玩根據自己作品改編的游戲,黃易也不亦樂乎:“‘黃易群俠傳’新鮮熱辣上市的當兒,我也玩了好一陣子。在線游戲確有引人入勝之處,特別是進入自己創造出來的世界。”
談愛情:
“《星際浪子》里的愛情,《封神記》里的愛情,經常是幾萬年、七百萬個地球年,我們再相遇。我覺得男女之間的感情古今如一。我們回頭看以前的情詩,感受是一樣深的,像“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當然那時候的“還君明珠”現在是“結婚證書”。但真正的愛情的本質,由古到今都是一樣的東西,是我們永遠不會明白的。”
談婚姻:
“我是比較受西方影響,不覺得一夫多妻,逢場作戲,這種感情有什么問題。”
談文學體裁:
“任何一個文學體裁的發展,不是在十年、二十年可以看出來的。每一個時代,都潛藏著巨大的創作動力,就像火山里蘊藏著巖漿,等待爆發的機會。如果一旦噴發,沒有東西可以阻擋。我覺得現在是一個醞釀期。”
談作家:
“《封神記》一開頭我引用了榮格的一句話:‘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屬于我們的神話。’我覺得,作為這個時代的作家,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屬于我們這個時代的武俠。我很期望武俠小說可以再出現一個盛世。每一個人都應該找尋自己的好小說,找尋真正的自己。當你真真正正能表達自己的時候,你才能發展出自己的風格來。這個世界沒有一個人相同。每一部小說,我一定要找一個新的說故事的方式。我不知道會不會成功,但起碼我是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