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過某個網頁,看到有網友用《失樂園》作為案例,警示大家“婚外情注定以悲劇收場”。出發點應該是好的,但他可能忽略掉了在小說最后,法醫平田良介十分細致的驗尸報告上寫到:“此外,女性臉上微微含笑?!?/p>
《失樂園》真的是一個悲劇故事嗎?也許在旁觀者的眼里,死亡就是悲劇了。但若作為小說里的人物,死亡也許是他們至高無上的永恒追求。至少是渡邊淳一自己想要而不得的結局,把它寫在書里了。
每個人都向往著美好的愛情,每個人都期待著完美的另一半,甚至幻想一眼萬年,私定終生的觸電的感覺。書中的兩位主角,作為兩個已婚的成熟男女,在經歷過熱戀又走向婚姻的墳墓之后再相遇,深知永恒的熱愛是不存在的,完美的戀人也是不存在的,總有一天,所有的幻想都會破滅。
心理治療師克里斯多?!っ显凇队H密關系》一書中說到,親密關系的過程會有四個階段:絢麗、幻滅、內省和啟示。絢麗之后一定會是幻滅,你會發現自己曾經愛上的僅僅是一個幻象。也許有人會嘗試改變對方,把自己的意志強加在對方身上,最終帶來爭吵和憤怒,或者冷戰和漠視,從此不再是同路的人。
女主人公凜子選擇了一位比自己大很多情人;在父親去世的守夜日,和情人久木做了令自己羞恥的事情;與情人殉情的地點,也選在了父親的別墅;任性的她曾經告訴久木,父親一定會認可她的所作所為,只要她開心就好;躺在穿著自己父親的毛衣的情人懷里,思念著父親的溫柔和體貼。久木在那天晚上做了夢,夢見了正在被火化的凜子的父親,仿佛在那一刻預見到了自己的毀滅。
人為什么想要戀愛?在親密關系學里指出,我們通常會把自己從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滿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個愛我們,覺得我們特殊的人的身上,覺得有了他們,這些需求都會被滿足了。
久木曾多次感到疑惑,為什么比自己年輕,美麗聰慧,擁有很多追求者的凜子,會拋下她英俊高大,事業有成的丈夫和自己在一起呢?想來,不過是擁有戀父情結的凜子,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需求罷了。
從小,我們的需求就是匱乏的,因為父母不是理想的,生活不是理想的,自己不是理想的。我們想要遇見一個人,滿足我們對依戀的所有幻想,用完美的他,來彌補不完美的自己。愛情如此盲目,我們根本無法一開始就意識到自己犯了嚴重的錯誤,直到問題漸漸浮現出來的時候,我們認為這是對我們自己期待的背叛,從而感到憤恨。
人類究其一生,都在尋找內心的那個貪婪的小孩想要得到的東西:歸屬的感覺、確認自己的重要性。
《失樂園》的結局,是愛情的選擇,也是生命的選擇。兩位主人公在回顧自己的人生時,發現早已眾叛親離,兩個孤獨的人在一起,只能互相舔舐傷口,互相汲取溫暖。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比眼前這個人更需要我,更依賴我,我如此信任TA,TA也是如此信任我,在彼此的眼里,我們是那么的特別,那么的重要,沒有比現在這一刻更加幸福的時候了。為了守護住這樣的永恒,不如就這樣死掉了吧?!边@可能是兩個人潛意識的想法,他們的需求在這一刻達到了至高的滿足,所以想要在幻滅之前讓它永恒,對于他們來說,就是最美的結局了。
其實,無論是相愛的兩個人,還是有血緣關系的家人,或者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所有的親密關系都存在著無法一次解決的問題,你可能發現自己比以前樂觀了,比以前自信了,比以前更懂得照顧自己了,比以前更加美好了,但還是有很多人與人關系的問題困擾著你。
那是因為需求在那里,期待也在那里,得不到,我們就會跟自己過不去。
可是啊,世界上的人,都是受過傷害的小孩,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著無法滿足的需求和期待,如果只想著自己的傷痛,那是不是,喜歡的那個人,就太委屈了呢?
克里斯多?!っ险f:“每個人自我局限的信念,都來自過去的創傷?!蔽覀儗@個世界的限制性信念,都不是真的,讓我們覺得自己很渺小或者很差勁的想法,也都不是真的。只不過,是那個被父親責罵,被母親訓斥的小時候的我們,任性的需求罷了。
相信,我們不會選擇久木和凜子那樣的結局,來逃避傷痛的浮現。親密關系應該是療愈的過程,幫助我們在問題中更加深刻地認識自己,而不是引導我們走向毀滅。所以,每當想要指責對方,或者通過貶低自己讓對方內疚的時候,不妨想一想,為什么我要這么做,我到底想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得到什么?
你心里有著那個受過傷痛的小孩,請你用心地跟他對話,告訴他所有的痛苦都會過去。你喜歡的那個人的心里,也有個受過傷痛的小孩,請你擁抱他,讓他相信,你一定會陪伴他度過這段艱難的旅程。
先要愛自己,才能愛別人??赡芤馑季褪钦f,我們要先面對自己的痛苦,明白自己的需求,才能通過正確的方式,和親密的人溝通,療愈自己,也療愈對方。
也許樂園并沒有失去,而是在久違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