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鄰家姐姐找了個外省的男朋友,家里人覺得太遠(yuǎn)了,極力反對,苦口婆心勸她,可是被愛情沖昏頭腦的人,智商已降為零,哪里聽得進(jìn)別人的話。家里人怎么跟她講道理都無濟(jì)于事,無奈也只好任她去了。想著還年輕,等她想清楚了就好了。
可是,現(xiàn)在的年輕人,都很沖動。一不小心就未婚先孕了,只能倉促結(jié)婚。婚后,過年回家,我在街上路遇她一家三口,那時候她剛生下兒子,看上去還是一副幸福的模樣。
若是她的日子一直那樣美滿幸福下去,大概誰也不會再說什么。只是,幸福沒有那么容易,每個人都有難題。
在孩子才幾個月的時候,我就聽說那位姐姐離婚了。而且是在沒有告知父母的情況下,先斬后奏的。
我不知道她的婚姻出了什么問題,促使她一定要離婚。我只知道,有些道理,無論別人怎么說都沒用,一定要到跌倒受傷了,才能幡然醒悟,才會痛徹心扉,卻為時已晚。
人生沒有如果,只有結(jié)果和后果,該聽的你不聽,前方等你的大概就只能是地獄了。
我們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這絕對是真理啊。
(二)
“姑娘,有對象沒有啊?”
“沒,還單著呢。”
“那得趕緊啦,差不多就得了,再過兩年就遲了,尤其是女孩子,年齡再大些就沒人要了。”
這是常發(fā)生在適齡單身青年身上的對話。
差不多就得了,這種話,你能同意嗎?你會選擇“差不多先生”嗎?
過兩年就遲了?怎么就遲了?那么你能保證早結(jié)婚的人都能百年好合嗎?
如果勸我們那個是婚姻美滿的人,我們姑且還會聽一聽。若是自身婚姻就不幸福,卻以過來人的身份在那邊講些無謂的大道理,對別人的人生指手畫腳,來告訴我們這一生該怎么過,這未免也太可笑了吧?
不能否認(rèn),從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愿不愿意,合不合適,父母說了算。只能聽老一輩的大道理,一輩子也就那樣湊合了。
可是那些道理,不一定全對啊,該聽的聽,不該聽的就不能聽。我們不能用一生的幸福去驗(yàn)證有失偏頗的大道理。
雖然二十好幾的我們已經(jīng)老大不小了,可結(jié)婚這事不能拿年齡來讓自己將就的。之前在網(wǎng)上看到一句話:誰說到了適婚年齡就該結(jié)婚?難道活到平均壽命就該去死嗎?哈哈,這話說得是有點(diǎn)毒了,但話糙理不糙啊。
(三)
有一個同事,三十多了,做一些很簡單的事情都常常出錯,犯了錯之后又不懂反省,還要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如果是同樣的錯誤,犯一次,我們可以理解,三番兩次,那就令人難以忍受了。我們說她,她不高興,不說她,我們自己又不高興。而且那同事很不知趣,明知道自己易出錯,那就多學(xué)習(xí),多記錄啊,可她偏不,就是每天都好像新來的那樣,重復(fù)犯些低級錯誤,另大家都對她無語至極。
久而久之,她就被孤立了,因?yàn)樗牪贿M(jìn)別人的話,拎不清道理,所以沒人喜歡與她共事。
八十多歲的奶奶忘性越來越大了,尤其是在短期記憶方面。前一分鐘說過的話,下一分鐘就忘記了,又會跟人重復(fù)一遍,問過的問題也是如此。看著這樣的她,感覺像是個小孩子。
前兩天,我們在一起吃飯,有一道涼拌腐竹擺在她面前,當(dāng)她把筷子伸向那盤菜的時候,我們跟她說:“那是辣的,您吃不了的。”
她不聽,夾進(jìn)嘴里一咬,立馬吐了出來,我們都笑她,她也笑吟吟地對著我們。
過了兩分鐘,她似乎忘記自己試過那道菜,對著目標(biāo),又起筷了,我們跟她說::剛才您已經(jīng)試過了,那是辣的,您吃不了。”
她還是不聽,繼續(xù)夾起一塊,又放進(jìn)了嘴里,一咬,感覺不對勁,馬上夾給了坐在一旁的堂哥。然后又是一陣笑聲。
老人家反復(fù)試錯,是因?yàn)槟昙o(jì)大了,健忘,無可厚非。我們年輕人也都會寬容以待,如她教年少時的我們那樣耐心解說。
是的,我們對老人小孩的錯誤行為會有更多的包容,但我們對正常的年輕人,是無法睜只眼閉只眼的。
如果一件事情,已經(jīng)預(yù)見了結(jié)果,作為過來人給了你忠告,沒嘗到苦頭之前,姑且可以讓你一試。因?yàn)楹芏嗳耸遣蛔材蠅Σ换仡^,不到黃河心不死的。好,我們可以理解。畢竟,每個人都有嘗試的權(quán)利。
可是,若是嘗過一次苦頭之后,還是不長記性,偏要去撞南墻的話,那么,誰也救不了一個一心赴死的人。
(四)
近日關(guān)注了一些微課程,也點(diǎn)進(jìn)去聽學(xué)過一兩課,其中一篇就是剽悍一只貓教我們?nèi)绾螌懞梦恼隆?/p>
剽悍一只貓是簡書牛人,他跟我們分享自己的寫作心得,教我們?nèi)绾握以掝},如何積累素材,如何做個優(yōu)秀的標(biāo)題黨,等等。提出的建議和意見,都是些實(shí)用性很強(qiáng)的干貨。
而如何做到這些的關(guān)鍵就是要堅(jiān)持,多讀多看才是硬道理。
我剛看到微課程的名字的時候,很興奮,就好像自己真能學(xué)到那些本領(lǐng)那樣,聽課的時候也興致勃勃,可是,聽完之后呢?我有沒有把那些干貨轉(zhuǎn)化成對自己有用的東西?有沒有去付諸實(shí)踐呢?
我可以很誠實(shí)地回答你:沒有。
聽了那么多建設(shè)性的言語,卻沒用行動去支撐。我們常說寫作要輸入也要輸出,聽課肯定是輸入,那課后就要靠自己輸出了。如若不然,聽與不聽,都毫無意義。這大概就是為什么我們只有羨慕那些大神的份,而自己只能永遠(yuǎn)做個仰望者的原因了。
說到這,想起從前班主任在講臺上跟我們講些大道理,我們總是嗤之以鼻,不以為意。認(rèn)為那些“老話”是不合時宜的,殊不知,那些年被我們無視的道理,是真的很有道理的,可我們總要在很多年之后才能明白。
上課的時候不聽,下課之后就要后悔。
為什么我們聽過那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因?yàn)殡m然道理你都懂,可是你從來不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