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用(少用)朋友圈
今天讀了莫吉托的文章《停用朋友圈半年匯報》,受到了極大的震撼,WHY?作者給了一組數據:停用朋友圈的這半年,在豆瓣上記錄了,看過電影43部,看過書14本,這些電影和書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跡,但我還真的很難回憶起刷朋友圈半年會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跡。
這篇文章對朋友圈的人員構成、內容構成及對玩朋友圈的個人心理進行的分析,讀完此文的收獲概括起來就是:
1.?朋友圈人員構成復雜(領導、家長、營業員、外賣店老板、臨時合作伙伴等),造成更新個人信息時要考慮很多,甚至瞻前顧后;
2.?朋友圈里內容營養價值不高,多為模式化的代購、曬娃、吃喝、旅行、票根等,除了羨慕別人和無聊的話題,似乎沒有任何營養;
3.?玩朋友圈非常耗時,還影響心情。發朋友圈并不怎么耗時,但是要花大量的時間來關注別人對自己的評論,點贊or諷刺?這可能會影響到很多玻璃心人群,帶來心情的大幅起落。設置分組和屏蔽?當面一交流,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尷尬。
舉個例子吧:比如發張出去吃飯的圖,領導會教育你不要總想著玩忘記業務學習,家長會教育你已經是還房貸的人了,生活要節儉,同事會跑過來質問為什么不帶他為什么不帶她?玻璃心的你還能挺得住么?呵呵……
至于停用朋友圈的意義,作者不但遠離了焦躁和矯情,還給出了震撼的數據:停用朋友圈的這半年,在豆瓣上記錄了,看過電影43部,看過書14本,這些電影和書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跡。
那么真的想和大家交流討論怎么辦?選擇萬能的微信群吧。群里拉進喜歡的人,噼里啪啦討論一番就可以了,短時,高效,簡直就強過朋友圈一萬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