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謝朋友圈:謝謝你曾陪我渡過那些無聊時光

周末無聊玩手機,把微信朋友圈再次啟用,看看朋友們都在做什么,順便發個狀態,告訴大家我還活著。

點贊拉票小廣告,朋友圈依然滿目蒼遺;“不轉死全家”嚇得我手一抖直接掠過去了;又多了幾個同學加入曬娃大軍,我默默的選擇了不去關注,免得被發現給紅包;加的幾個勵志大牛的文章,掩映在各色龐雜的信息里,已然分辨不出好壞。

我嘆口氣,復又把朋友圈停用了。

1. 朋友圈里有什么?

三年前,微信橫空出世。身邊的朋友和同事用微信取代了電話短信溝通,各種工作通知也在微信群里發出,回復“收到”或者“1”就表示工作信息已經傳達,所以每時每刻都要關注微信,久而久之刷微信成為習慣。

當朋友或同事在朋友圈上傳了好多照片后,我才開始使用朋友圈。發個照片有人評論,轉發個文章有人接著轉發,各種風靡朋友圈的小游戲層出不窮。同事們經常樂滋滋的談論朋友圈里的趣聞,錯過一條狀態就融不進話題圈。

經過三年的醞釀發酵,朋友圈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資源,我來細數一下:

微商

似乎一夜之間,各種微商接踵而至,霸占了整個屏幕。化妝品、手表、美食、中介......微商的廣告確實很誘人,圖片精美,價格也合適,大有曾經店家“虧本大甩賣”的架勢。我入手了一塊280塊香奈兒的手表,用了3個月時間就不準了;30塊錢的蜜蠟買到手把玩,越玩越覺得像塑料。很多好友投入了微商大軍,朋友關系變得尷尬,花錢怕浪費,不買怕得罪。

點贊

朋友嘛,點個贊舉手之勞。點夠38、58、88個贊,能夠領取一桶洗衣液、一個凈水壺、一次免費攝影、一輛玩具車。前段時間我發小天天群發消息求點贊,收獲了幾桶洗衣液后,集贊的速度一天比一天慢,她向我訴苦說朋友們不幫忙。我說,幾桶洗衣液又值不了幾個錢,朋友圈的時間和耐心是很值錢的哦。這不,她消停了很長時間。

拉票

親人要拉票,同學的小孩要拉票,朋友的朋友要拉票。也罷,投個票也是舉手之勞,可是,很多投票需要先關注公眾號,操做麻煩不說,我現在關注的公眾號已經遍布祖國各個角落各個行業。來不及取消關注的公眾號,每天推送信息,寶貴的時間和手機空間都是不能承受之重。有一次,我親哥讓我在朋友圈里發了拉票信息,一位同學看見后發私信給我,他嫂子需要投票,希望我再發個狀態。你嫂子又不是我嫂子,我哪有那么多時間去維護你的親情。

圖片

看完朋友發的照片,我開始懷疑人生懷疑自己。為什么別人那么白靚美?為什么他們有大把的時間出去旅游?為什么他們那么輕松自由而又生活的很幸福。他們的生活簡直比我好一千倍、一萬倍,我想我是不是白活了。我努力奮斗這些年,也不夠和你比發朋友圈的。

朋友分組

想給誰看、不想給誰看,全憑心情。公司有兩個小女生,關系挺好,羨煞旁人,上下班、吃飯,甚至上廁所都要在一起。但是就因為發現朋友圈有互相屏蔽的內容而反目成仇了。是她倆的關系太脆弱,還是朋友圈分組的力量太強大,各種原因我無法堪透。《奇葩說》上有一集節目,專門對朋友圈要不要屏蔽父母進行過激烈辯論。看完后我依然一頭霧水,不過暗自慶幸我父母年齡大,不用微信,省卻了這么多糾結麻煩。想給人看就發,不想給人看就不發,本來生活工作壓力就大,發個狀態都這么心機的話,太累。

2. 我為什么停用朋友圈?

某一天無聊至極,刷朋友圈,最后連無聊的連小廣告也看完后,就再也沒有什么可看的了。我開始焦躁,想把手機摔掉,翻來覆去的不知道干什么。看看身旁玩手游的老公,好像自從有了智能手機有了微信,我倆在家就一直是人手一機的狀態。

“老公,別玩游戲了,陪我說說話吧。”

“等我玩完這局的,馬上要輸啦。”

等待的時間很漫長。

游戲永遠沒有打完的那一刻,朋友狀態也沒有刷完的時刻。碎片化的信息讓我停止了思考和創新,我卻在里面欲罷不能。

不,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大學時校內網風靡全校,每位同學都注冊了賬號。我們在里面搜索添加小學、中學、大學各個時間段的同學,發表各種各樣的狀態和留言,攀比瀏覽人數。即使后來校內網改為人人網,也沒能阻止我們發表狀態的熱情。微博、QQ空間、天涯、豆瓣等各類社交平臺,前仆后繼的吸引著我們的眼球。為了讓自己專心考研學習,我發表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八個字后,就棄用了所有的社交平臺。形成習慣后,再也不去刷狀態,只是偶爾了解下某些人的最近生活。

我想,是時候棄用微信朋友圈了。

1000個微信好友,每天產生1000個狀態,點1000下大拇指,消耗1000分鐘,極端情況下,一天都在混朋友圈。

有研究稱,網絡神游時間長短可由睡眠長短、睡眠中斷次數預測,睡得少或是睡著醒來次數較多的話,就會花比較多的時間在網絡神游這件事上。所以說,只想看微博看朋友圈可能是因為睡眠不足。可是,越是看朋友圈壓縮睡眠時間越是睡眠不足,惡性循環,導致人的精神狀態懈怠,毫無斗志。

碎片化閱讀其實是個偽命題,碎片化也擊碎了我們的專注力,閱讀的時間越長,反而腦袋越迷糊。

于是,我把朋友圈停用了。

動動手指,點擊“我—設置—通用—功能—朋友圈—停用”。頓時,整個世界安靜了,我聽見了窗外雨滴敲打玻璃的聲音。

3. 停用朋友圈后干什么?

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生活,無聊的時間我看看書、寫寫文章,或者做做家務,這些讓我的生活更純粹。

我開始在簡書上發表我的思考,雖然沒有幾多讀者,但隨著字數越來越多,留給未來的記憶越來越多。

有了清凈感覺的時候,就不會再渴望點開朋友圈。因為,里面確實沒有多少可用的東西。留出的時間,不如出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書,和父母朋友打打電話。

我不否認朋友圈里還有很多信息值得關注,但是,古訓有云:寧缺毋濫。朋友圈的信息已經泛濫,看1000條狀態,也許10條有用,算下來效率太低。

很多朋友已開始停用朋友圈,只在周末打開看一眼,或者專門點開某人的狀態看。這不失為一種高效率的閱讀手段。

莫吉托在《停用朋友圈半年匯報》中說道:停用朋友圈的這半年,在豆瓣上記錄了,看過電影43部,看過書14本,這些電影和書在我的身上留下了很多痕跡,但我還真的很難回憶起刷朋友圈半年會在我身上留下的痕跡。曬幸福已成為過去時,曬讀書曬知識成為時尚之選。世界在改變,你也要做出改變。

朋友圈再見,我要改變。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