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 好好思考一下,你有沒有一個寫文章時可供征引闡發的資源庫?如果有,是哪一方面,已經讀過了哪些書籍,有什么樣的閱讀基礎?如果沒有,就再思考一下,規劃一下,哪些方面有潛力成為資源庫的??
???? 讀的書很雜,也很遺憾未能有意識的搜集整理使之成為自己的寫作資源庫,大學時很迷一個臺灣的作者,李欣頻,幾乎她所有的書都看過,但她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純文學創作者,而是一個專業的廣告人。后來又讀了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的散文和木心的一些詩,這兩個人筆下的文字都富有創意和哲思,但自己學不來。剛讀完的有畢飛宇和許榮哲的《小說課》、王安憶的《小說家的第十四堂課》,手頭有一本羅伯特.麥基的《故事》正在啃,這些書讓我獲知了一些寫故事的框架和結構。遣詞造句方面的關注和訓練都比較少,這也是跟著舒明月老師學習的初衷,想去精進寫作的術。
2. 仿寫汪增祺《八千歲》中的一段話,表達自己的某一種濃烈的情感。“前頭”沒有什么事的時候,他就到后面看看。進了隔開前后的屏門,一邊是拴騾子的牲口槽,一邊是一副巨大的石碾子。碾坊沒有窗戶,光線很暗,他歡喜這種暗暗的光。一近牲口槽,就聞到一股騾子糞的味道,他喜歡這種味道。他喜歡看碾米師傅把大黑子或二黑子牽出來。騾子上碾之前照例要撒一泡很長的尿,他喜歡看它撒尿。騾子上了套,石碾子就呼呼地轉起來,他喜歡看碾子轉,喜歡這種不緊不慢的呼呼的聲音。 ——汪曾祺《八千歲》
?????? 臘月,俗稱歲尾也稱殘冬,本應是個寒冷的季節,但她家里每逢此時,都比往常更加熱氣騰騰。又紅又圓的花椒、又灰又窄的丁香、又白又小的胡椒、又黃又扁的小茴香、又黑又厚的山奈,各備上十克,一小堆一小堆的在草墊子上鋪展開來,花椒被放在木制的砧板上,丁香、山柰們緊跟在后面排隊等候,用文刀把香料一一分割成更小的個頭,再把它們糅合起來放在石灰巖材質的搗具里用力碾碎。她喜歡看著它們從一顆一顆的植物變成一粒一粒的粉末,因為離吃上臘肉又近了一步。土灶臺生火,大鐵鍋加入二百克鹽,香料倒入,鏟與鍋碰撞、翻炒,發出有規律的鏘鏘聲,隨之味道彌漫開來,院子里飄香四溢,她喜歡這種天然食材混合調制的香氣。香料盛出,潑撒在備好的鮮肉上,抹勻,揉捏,加入橙黃的新鮮橘皮、火紅的辣椒,腌制,等待五天后翻動。她喜歡這等待,每一天都蹦蹦跳跳跑來趴在大木桶上,觀察肉的變化,歡呼雀躍。七天后,媽媽拿著武刀去往翠綠的竹園,砍下竹竿,摘下竹葉,拾撿回來。給腌好的肉戳孔,穿進竹葉編制的繩條,懸掛在竹竿上,晾曬三天,瀝干水汽。柏樹枝、橙皮、柚子皮,堆放成小谷垛子,點火,香薰一小時,煙霧繚繞,眼淚直流。她喜歡這煙霧,也不在意這眼淚,在這云煙里手舞足蹈起來。時滿兩月,隔水清蒸,色澤紅亮,晶瑩剔透、臘香撲鼻。她喜歡這味道,還未入盤,迫不及待的搭了一塊,咬了起來,咯咯咯笑著跑開。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