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的時候,高考結束。一次在同學媽媽的辦公室里,接觸了互聯網。在聊天室,在我的心里深深地種下了心癮。那個時候連做夢都是白底藍字的純文字夢。
假期來到了奶奶家,發現了網吧。那個時候在懵懂中申請了第一個QQ號。第一次在網上結交了那么多陌生人,第一次給自己起了那么多個網名,第一次知道了886的含義。
2000年9月,離開了父母,離開了我成長的家鄉。來到了新的城市,來到了新的大學,結交了新的伙伴朋友。那個時候大家對互聯網還是陌生,我變成了師傅,很多人的第一個QQ號,都是我幫忙申請的。
那個時候上網的費用高昂,一小時四元錢。經常會去通宵,一晚十元。一個漫長的夜晚,整個網絡都是屬于自己的,一直玩的不知道玩什么,看flash ,找各種各樣的圖片看。記得那時看雜志萌芽,還加了郭敬明的QQ號,叫第四維,偶爾聊上一兩句,那時候第一次情竇初開,喜歡一個帥哥喜歡到無可自拔,問郭敬明,你在難過的時候怎么辦。他回答說,看天。
工作了之后漸漸有了自己的電腦,經常上網到2:00。那個時候上南開我愛南開BBS ,認識了很多晚上的南開好友,也寫了生平第一個博客。雖然那時候的博客已經隨著關閉網站沒有存檔,卻還是心目中最用心的回憶,記得那時的博客裝飾,都要自己找來圖片從網頁上面一點一點的嘗試,存檔。公司的電腦配有網卡,于是無論是在回家的漫長了四個小時過程中,還是在度假的過程中,都要不辭勞苦地背著自己的電腦。
本來對手機的要求很低,一直在用¥300的諾基亞。直到有了第一個iPad ,才發現上網是如此便捷,那個時候iPad不離手,到哪里都要找尋找Wi-Fi。從此之后成了果粉,4S,5,5S,6Plus , 6S ,7Plus ,每代新機都要迫不及待地入手。
4G網絡無便捷,幾乎用不完的流量也可是已經成了隨時上網的保證。于是現在便不那么迫不及待的要去尋找Wi-Fi。而上網的網癮就沒有改掉。上網這件事情可能會成為我一生的愛好吧。并且如此之上癮。
現在即便到了日本,國際漫游和大包流量也可以保證4G網絡的通暢。在臺灣的吃到飽套餐更是又快又好,整個國際都變成了國際村。再如此便捷的網絡時代,連美國總統的大選都已經被網絡所改變。這也許就是我常常在思考的進化吧。我們會不會以后都進化成為網絡上面的文字數字信息呢。
常常在想,手機現在幾乎包含了我的整個生活。從早晨的鬧鐘,起來的第一件事刷刷朋友圈,看一看天氣預報,在班車上刷刷微博。每天微信的聯系,每天信息的傳達,購物,位置,我的身份信息,我的工作信息,我的財產信息,我的學歷信息,我的位置信息,我的家庭信息,我每天的照片,都在手機上面無所遁形。晚上睡前,用手機看一段視頻,再打開睡眠監控軟件,沉沉的墜入夢鄉。可以說,如果解鎖了我的手機,便解鎖了我的整個世界和生活。
有點像黑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