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件容易暴露年齡的事:2017年6與26日(也就是今天)正好是《哈利波特》系列出版二十周年。
《哈利波特》系列是布繆P這一代人共同的童年記憶,即便是長大成人后,我們依然相信神秘的霍格沃茨存在于世界上某個角落。
《哈利波特》系列的出版和改編也為它的作者J·K·羅琳(原名:喬安娜·羅琳)帶來了巨大的財富與名氣,在《哈利波特》出版之前,J·K·羅琳是一個孤苦無依的單身母親,她帶著女兒常年過著貧困艱難的生活,在生活最困苦的時候,J·K·羅琳用五年的時間寫完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哈利波特》是一套想象力十足的兒童讀物,故事中展現了正義的魔法與邪惡黑魔法的較量及友情的力量。其實,《哈利波特》系列故事中,寫滿了J·K·羅琳與現實生活之間的搏斗,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哈利波特》系列更讓人動容,因為J·K·羅琳在書中創造了一道神奇的咒語,這條咒語拯救了她自己,也拯救了很多人。
這道咒語用拉丁文表示為:?Expecto Patronum 。這句拉丁語字面的意思是“等待一個護衛”。小說和電影中翻譯為【呼神護衛】。
看過《哈利波特》系列的讀者都知道,這條咒語是用來對付書中的攝魂怪的。
攝魂怪不光是哈利波特魔法世界中最邪惡的生物,也是哈利波特最大的弱點。它們是阿茲卡班監獄的看守,連魔法世界中罪大惡極的罪犯也懼怕攝魂怪,原著中對攝魂怪的形象尤其恐怖:“它們身披斗篷,身高可及天花板的怪物。它的臉完全隱藏在頭巾下面......一只手從斗篷里伸出來,這只手發出微光,灰色、瘦削而且結了痂,像是什么東西死了,又泡在水里腐爛了......”
盧平教授曾對哈利講過:“攝魂怪是地球上最可惡的生物之一。它們成群結隊地出沒在最黑暗最骯臟的地方,歡呼腐敗和絕望,把它們周圍空氣中的和平、希望和歡樂都吸干了。就連麻瓜也感覺得到它們的存在,雖然他們看不到這些家伙。過于靠近一個攝魂怪,你的任何良好感覺、任何快樂的記憶都會被它吸走。如果做得到的話,它會長期靠你為生,最后將你弄得跟它一樣——沒有靈魂,而且邪惡。留給你的只有你一生中最壞的記憶。”
但是為什么J·K·羅琳在創造了一個這么美麗迷人的魔法世界時,卻要創造像攝魂怪這樣丑陋可怕的怪物呢?
我們知道,許多作家在創作的時候都會忍不住將自身的經歷融合進他們的作品,攝魂怪就是J·K·羅琳人生最黑暗階段的產物,在現實世界中,攝魂怪會用另外一種方式現身:抑郁癥。
抑郁癥輕癥病人主要表現為外表如常,內心有痛苦體驗,重癥抑郁癥患者會出現悲觀厭世,甚至出現自殺行為。迄今,抑郁癥的病因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與社會環境諸多方面因素參與了抑郁癥的發病過程。
更可怕的是,許多正常人并無法體會到抑郁癥患者的痛苦,他們認為抑郁癥不過是“多愁善感、無病呻吟”,由于得不到應有的重視,許多抑郁癥患者也只能默默地忍受病痛。
甚至有些抑郁癥患者害怕受到別人的冷眼和歧視,不得不隱瞞自己患病的事實。
羅琳就是在人生最黑暗的時候患上了抑郁癥,當時她剛離開自己第一任丈夫,這段短暫的婚姻卻帶給她不可磨滅的傷痛,羅琳坦言曾遭遇過第一任丈夫無情的家暴,在離開了前夫之后,羅琳獨自帶著女兒生活,窮困與沮喪最終讓她患上了抑郁癥。
為了治愈抑郁癥,羅琳采用了【認知行為治療】,認知療法常采用認知重建、心理應付、問題解決等技術 進行心理輔導和治療,其中認知重建最為關鍵。
“認知”是指一個人對一件事或 某對象的認知和看法,對自己的看法,對人的想法,對環境 的認識和對事的見解等等。適應不良的行為與情緒,都源于適應不良的認知。因此,認知療法的策略,在于重新構建認知結構。
大意是:找出哪些導致人產生消極情緒的原因,并扭轉它。當人打破錯誤的核心信念,而建立起新的信念,人就可以有新的情緒和行為模式。
我們都知道,痛苦的回憶會導致人變的消極,那么趕走消極的最好方法,就是把那些討厭、痛苦的回憶趕走,就像《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中盧平教給哈利波特那樣:盡量去回憶那些最讓你感到快樂的事情。
在書中和電影中,攝魂怪唯一懼怕的咒語就是【呼神護衛】(?Expecto Patronum),而這條咒語需要施咒者在念咒語的時候同時去回憶那些最讓人感到快樂的事情。
成功施展【呼神護衛】咒語后,在施咒者與攝魂怪之間會形成一道屏障,這道屏障象征著一種正面積極的力量,它能夠與消極、黑暗的力量形成抗衡。
利用這道強大的咒語,最終哈利波特還在《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囚徒》中拯救了他的教父小天狼星,最初,他以為拯救了他和小天狼星的人是他的父親,但最終他發現那個人不是別人,而是他自己,也只可能是他自己。
從哈利波特的小說和電影中發現,能夠將【呼神護衛】這項咒語使用的非常好的巫師,幾乎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黑暗經歷。
比如哈利波特,比如盧平教授。盧平身為狼人這種存在讓他非常痛苦,因為每到了月圓之夜,盧平就會變成兇狠邪惡的狼人,并且無法控制自己不去傷害別人甚至是自己的朋友。
而盧平教授選擇了一條與自己黑暗面抗爭的道路,在故事中,盧平始終代表著正義與積極的一面,到了最后,他為了正義而犧牲了自己。
還有阿不福思·鄧布利多,他是阿不思·鄧布利多的親弟弟,因為阿不思當年的不小心,他失去了他們的親妹妹阿娜(可以說,安娜的死是阿不思間接導致的),阿不福思早已與哥哥決裂,但為了抵抗黑魔法,他依然默默守衛在陰影之下,阿不思什么都沒有給他,甚至在別人眼中,阿不福思只是個猥瑣的酒館招待,多年來,阿不福思守著妹妹去世的傷痛。
在《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中,當無數的攝魂怪撲向霍格沃茨時,阿不福思一個人用【呼神護衛】擊退了所有的攝魂怪。
成年之后再看《哈利波特》,發現它不光講述的是一個光怪陸離的魔法世界,它和我們現實的世界也有相似之處,盡管羅琳將她的黑暗經歷注入了故事當中,但是我們卻從中發現了與之抗衡的勇氣與愛。
感謝羅琳將她的生活經歷與感思注入了故事,才讓這個故事如此迷人。
古往今來,其實還有很多杰出的作家被抑郁癥困擾過,有些作家甚至因為嚴重抑郁癥而最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世界上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在他五歲時,父親、弟弟相繼去世,鑄成了他憂郁的性格,尼采曾經留給世界一段非常經典的話:你凝視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凝視著你。
這句話可以理解為:人在負面的、扭曲的情緒中陷的太久,很容易被吞噬。
還有一位全世界都享有盛名的大作家歐內斯特·海明威,最終因嚴重抑郁癥而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為了治愈抑郁癥,他接受了20多次電擊治療,可最終還是在1961年7月2日,將一支雙筒獵槍伸進嘴里,暴烈地死去。
他著名的小說作品《老人與海》中,就反映了他當時重度抑郁產生時的種種矛盾心態。
著名詩人海子的詩影響了一代人,尤其是他筆下那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給了許多人對于美好生活的憧憬。而海子卻一生被抑郁癥所困擾,最后,他選擇了臥軌這種極其慘烈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深陷黑暗情緒中的他們,最終用文字和故事溫暖、改編了別人,重建了許多人對于自己人生的認知。
不要讓深淵凝視你太久,當你感到痛苦纏身,盡力去回想你此生最快樂的記憶。
然后大喊:Expecto Patron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