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一身酒氣,神志不清搖搖晃晃的回到家里,對著家里的母女呼來喝去,稍有不如意就是一陣拳打腳踢,母女倆人身上舊傷加新傷,讓人不忍心直視。
“我跟你拼了!”母親忍無可忍,沖進廚房拿了一把菜刀就向男人拼命,無奈哪里是對手,結果自然又是一陣拳打腳踢。母親只得用雙手護著只有十歲的孩子,連自己的頭部也保護不了,血流了下來也不知道疼痛,因為母親的心更痛!直到男人打累了,母親趕緊護送孩子跑到房子外面。
“媽媽,你們離婚吧!”孩子說道。
“不,孩子,為了你,我不會離的!”母親看著孩子滿臉憂傷卻又堅強的說。
“媽媽,你不離婚,你痛苦,我也很痛苦,也許爸爸也痛苦,你以為你不離婚是保全了我,其實那是害了我。你想想,我開心嗎?你開心嗎?我們都不開心,每天還要擔驚受怕,還要挨打。即使我有爸爸,不會被別人說我沒有爸爸,可是這樣的爸爸,還不如沒有!”孩子在這不一般的環境里,似乎比普通的孩子成熟和懂事的早。
母親似乎還在猶豫,她考慮的更多。
“媽媽,你也有工作,爸爸的錢我知道我們沒有花過,他都拿去賭博和喝酒了,平時都是用的你的錢,我都知道。既然這樣,沒有爸爸,我們也能生活得很好,我平時也可以幫忙做些家務的。媽媽,離婚吧。”孩子又對母親勸道。
母親抱著孩子哭到:“媽媽會好好考慮的。”
后來,他們離婚了,孩子與母親確實生活得比原來快樂得多。雖然母親后來又找了個爸爸,但這個叔叔對她們母女倆還好,孩子一直叫他叔叔。
一直到現在,當年那個孩子還與親生父親保持著聯系,那個父親現在過得很不好,也一直沒有成家。
這個孩子就是在珠海的時候認識的一個女孩子,她個性獨立,充滿了正能量,我們關系很好。
她說:“父母感情不好,不管是行為暴力還是冷暴力,孩子都是能感覺出來的,這兩種暴力她都體會過。父母總以為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實孩子懂,只是還不會表達,加上也沒有實力說話。但這些感受其實都已經印在了骨子里面。一個人的童年對性格有致命性的影響,會使人內向,自卑。”
我問她:“你恨你父親嗎?”
她說:“不恨,父親本質不壞。只不過,兩個人本來不適合在一起,卻非要硬拴到一起,時間久了,各種矛盾加到一起形成惡性循環,婚姻當中,沒有誰對誰錯,只有合適不合適。如果不合適卻非要找個為了孩子的理由,只會讓大家都難受。”
說到這里,她停了下來,頭微微往左上,眼睛定定地像是看著前面的樹,卻又不是在看樹,似乎在回憶往事:“父母們都以為在孩子面前裝可以騙過孩子,其實他們都錯了。有些氣氛是裝不出來的,有些溫馨也是演不來的。其實孩子一切都知道。”
我看得出來,她的眼里還是有一些落寞,雖然她竭力掩飾,她一直叫那個叫叔叔。在家庭暴力與單親之間,總是需要一個選擇,她選擇了后者,她說,她與母親關系很好,像朋友那樣無話不談。我想,她讓母親離婚,大部分是為了母親吧。
她收回了那遙遠的目光,平靜說:“母親常常給我說,女人一定要好好學本事,千萬不能以后像你媽這么沒出息。這讓我覺得很難堪。我一直不覺得她有什么沒出息的,相反我覺得她很獨立,至少在經濟上能養活自己和我,但她在精神上卻十分依賴父親,她的生活重心除了父親和我,沒有她自己。”
“開始的時候,我感到幸福,但是,當母親的焦點只在我這里的時候,我就感受有一股很大的壓力,感覺自己被綁架了,如果以后我不為她而活的話,不知道她會多么傷心難過,于是我勸母親要多些業務愛好,并且陪著她去跳舞,幫助她融入另一些世界,讓她不再只是處于付出的角色。”
這是典型中國傳統女人的寫照,母親只是一個縮影。而在與父親的婚姻關系里,也從未把自己放在和父親對等的角色中。
女性在面對丈夫出軌時,或者家庭暴力當中時,大多都會選擇原諒和忍讓,理由是為了讓孩子有個健全的家庭。但是,她們往往沒有換位思考,不一定雙親都在的家庭就一定對孩子是最好的。從小生活在一個父母爭吵或冷戰的家庭環境里,比單親的傷害更大。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的影響,父母相愛與否,孩子是能感覺得到的。你因為自己愛他原諒了他,你以為愛孩子而忍受一切。當父母對母親不好,母親情緒不好的時候,孩子是能感受到的,甚至母親會不自覺的把怨氣帶給了孩子而不自知。
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你自以為是的愛,其實是孩子頭上一把刀,在時間的長河里,在你們不會換位思考的思想里,在你們看不見的地方,這把刀把孩子割得體無完膚。
父母,請不要以愛為名,來傷害孩子。如果真的愛,那么請問問孩子,他喜歡嗎?他快樂嗎?他開心嗎?問問自己,那個年齡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
本文作者:言西
QQ:52283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