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廖牧想不明白,生活是自己的,為什么總有人喜歡對別人的生活指指點點,就比如最近,讓他不要開餃子店的勸誡不絕于耳。
那些所謂“關心”他的人都用差不多的口氣說:“名校研究生畢業出來,怎么去賣餃子了?不找個好點的工作賺錢,偏要做辛苦活。”
“關心”的電話,一個接一個,這不,又來一個。
廖牧還來不及回話,母親周秀芳已經對著電話里大聲喊:“餃子店5月30號開業,記得來捧場。”她絲毫不尷尬,順便拍了拍廖牧的肩膀,“認識的人多叫些來,人多熱鬧,還能開門紅。”說完繼續去張羅裝修的事。
周秀芳習慣了,其實從離婚開始,母子倆就沒少受別人關懷,大大小小的事總有人愛念叨,有的是真心為你好,有的只是看熱鬧,更有甚者喜歡火上澆油。
婚是1993年離的,廖牧他爸廖偉帶了家里一半積蓄離家,那會兒廖牧才八歲。有的人說是廖偉在外面找了二奶,所以拋家棄子;還有人說周秀芳太兇悍,把老公都嚇跑了。
那年夏天,周秀芳親耳聽到鄰居拽著廖牧問:“你爸爸不要你了,那你媽媽給你找新爸爸了怎么辦?”
還不等周秀芳上前,廖牧使勁咬著鄰居的手臂,那人疼得直咬牙,好不容易才把廖牧的嘴弄開。
“我爸沒有不要我!”說完逃也似的跑開了,鄰居往地上啐了一口,罵罵咧咧地說了句兔崽子,抬頭撞見周秀芳要噴火的眼神,低眉看向別處。
那時,這種事簡直是家常便飯,周秀芳一邊在外邊滅火,一邊還得安撫廖牧并不成熟的心靈,她坦誠告訴廖牧,爸媽是因為不合適分開,并非外人口中所傳的那樣不堪。
“媽,剛才咬人是因為叔叔說壞話,我沒有做錯事。”
八歲的孩子其實什么都懂,流言對他多少造成些了影響,周秀芳沒有逃避,而是盡量將事實告訴廖牧,讓他自己理解。
單身母親除了要承擔撫養孩子的重擔之外,最大的苦大抵就是穿過流言蜚語的沼澤,否則遲早會泥足深陷,無法自拔。
“媽相信你,還有你要記住,不管什么時候,媽媽對你的愛是不變的,你爸也一樣。”這句話就像咒語,只要周秀芳說,廖牧的眼睛就笑開了。
黑暗的流言里也能開出花兒來,廖牧大抵就是那朵花,在周秀芳精心的培育照顧下,順風順水地成長,以學霸的成績考入令人艷羨的北京高校讀本科,留校讀研究生。
可一切卻在畢業三年后逆轉,他準備回老家開餃子店的舉動,掀起了更大一起流言狂潮,廖牧隱約覺得,本來是件簡單的事,會演變得相當復雜。
【2】
決定開店前兩個月,廖牧從北京回來,帶回了所有的家當,整整三大箱子快遞,周秀芳有些晃神:“阿牧,你以后怎么打算啊?”
廖牧只顧著收拾東西,沒有回答,或者說不想回答。在母親和親戚們眼里,都覺得他在北京一定特別有能耐,如果告訴她們這次他徹底決定待在老家不走,敢情會被一圈人指著鼻子罵,最重要的是,他不想母親擔心他的現狀。
廖牧原本想著在北京能多賺些錢,但事實是除去房租和日常費用后,剩下來的錢還不如在老家私企當文員的高中同學,是啊,也許長久了薪資是會高,廖牧也抱著這種想法,所以他拼了命努力。
但是在年初的時候,廖牧所在的部門出現了很大的漏洞,部門主任私下找他,想讓他扛下責任,一個人頂包,說是會給些經濟補償。
廖牧沒有答應,也沒有拒絕,一直拖著,誰知后來部門主任擅自做手腳,將責任推向了他,百口莫辯的情況下被公司掃地出門,別說經濟補償了,整個人的職場生涯都被毀了,只要還在這個行業做,他就不可能有好日子過。
兢兢業業做了三年,別人一腳,就踹開了,這才是廖牧被逼離開北京的真正原因,可以說是逃避,但更多是厭倦,或許職場的爾虞我詐根本不適合他。
沒有工作壓力的日子,廖牧每天都睡到九點,客廳里還放著溫熱的早餐,都是周秀芳上班之前準備的,除了他剛回家的時候多問了幾句,后來干脆就不問了。
半個月過去,廖牧還是沒有動靜,偶爾來串門的鄰居和親戚都好奇他一直在家。“你家廖牧不出去工作嗎?還是放年假?”
周秀芳一概含糊其辭略過,這些碎言碎語還是不讓廖牧聽到為好,迅疾將話題轉向別處。
周秀芳比任何一個人都心急廖牧現在的情況,向來開朗外向的兒子回來后陰沉沉的,心里肯定藏了事,而且不是小事,但她不能問,她要等他說出來。
是在一個月后,廖牧開始整天不著家,晚上七點鐘才回來,桌上的飯和菜都是熱的,周秀芳一聽到樓下有動靜,她就把熱在鍋里的菜端出來,盛好飯等著兒子上樓。
“媽,這些天別等我吃飯,你自個先吃吧。”廖牧邊吃邊說。
周秀芳給廖牧碗里夾了塊他最愛吃的臘肉,“吃飽了才有力氣干活,多吃點。”
廖牧鼻子一酸,眼睛直愣愣地盯著母親,將他一直藏著沒說的話說了出來:“媽,我想開在老家餃子店,你不會怪我吧?”
周秀芳只是怔了一小會,隨即笑著說:“從小你就嚷嚷著要開餃子店,而且咱倆做出來的餃子都好吃,這個主意好。”
兒子能留在身邊當然好!
但是周秀芳怕啊,在這小城市里,一個名校畢業研究生開餃子店?悠悠眾口怎么堵得住?怕是比之前任何一次流言蜚語都要兇猛。
【3】
說做就做,廖牧馬不停蹄地為開店的事奔走忙活,周秀芳也沒閑著,四處找合適的出租店鋪,進行器材購買,餃子的口味調試,一項項事情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剛開始周秀芳擔心兒子一個高材生,做這些雜七雜八的事情會不適應,但結果是她多慮了,基本上的事情都是廖牧一手搞定的,只有討價還價的環節,才需周秀芳派上用場。
開店準備過程中,難免遇到熟人,得知廖牧打算開餃子店反應都是一樣的:“那你不去北京了?甘愿窩在這么小的地方?”
“小地方也有大市場,哪里都能伸展拳腳嘛。”廖牧說了些冠冕堂皇的話,對方便沒有再問。
在交店面租金那天早晨,周秀芳把廖牧的皮鞋擦得锃亮锃亮的,她希望能給他帶來好運。
“阿牧,你會后悔嗎?”這是周秀芳第二次問廖牧,第一次提問發生在他提起決心離開北京、扎根老家的那天。
廖牧緊緊握著拳頭,眼神堅定,他取過母親手中的包:“媽,不會的,開店就是為自己打工,多累我都甘愿。”
為了幫助兒子,周秀芳把工作辭了,從店鋪裝修開始就寸步不離地守著,注重每個細節,臻求完美。
街坊鄰居都笑話她,原本把兒子名牌大學培養出來,只要等著享清福就可以了,現在居然還要幫兒子看店,說廖牧不孝順。
周秀芳起初還解釋開餃子店是廖牧和她的心愿,后來就懶得解釋了,反正別人的嘲笑也只是轉瞬即逝,僅僅是生活閑暇時拿來調劑的八卦。
餃子店開業,來捧場的人還挺多,大家都想看看“特立獨行“的廖牧長什么樣,當然,他們都會買上一碗餃子帶走。第一個月的營業收入額相當高,周秀芳一遍遍對著賬目計算,想看看自己是不是算錯了。
“我們以后一定能過上好日子的。”廖牧對周秀芳說,他要開餃子店的事,并非職場失意一時興起,讀書時候就一直有意無意地關注這方面,更是多方游走,吃各種美味的餃子,這個想法在他腦海里已經形成好久,公司的事只是給了他一個契機,他還有更大的計劃,但是需要時間。
“媽相信你。”
周秀芳知道,這句話就夠了。
【4】
好日子到來之前,總會有黑暗,對于廖牧來說,最大的黑暗,無疑是廖偉的出現,這個一年才見幾面的男人,竟然怒氣沖沖地跑來指責他放著大城市的好工作不做,要回家來賣餃子當商販,簡直不可理喻。
“早知道就不該讓你跟她,看看現在成什么樣子,周秀芳,你居然為了自己的私心,讓兒子放棄大城市的工作,回來開店?”廖偉喝了點酒,手指搖搖晃晃地在廖牧和周秀芳之間移動。
“爸,喝口水吧。”廖牧端來一杯溫水,想讓他解解酒。
“不喝,面子都被你丟盡了,還喝水?”廖偉眼睛直盯盯地對著廖牧,像是要噴出火來,他咬牙切齒地陳訴著最近無數個親戚一見面就提廖牧要開餃子店的事,別人都當成是個笑話來說。
吵鬧持續了二十來分鐘才結束,當時是早上九點多,所幸店里沒顧客,廖牧一直把周秀芳護在身后,生怕醉酒的父親會對母親做出些傷害的事。
若不是父親借著酒勁來撒潑責罵,他斷然不知自己小小的一個決定竟然能對親人產生這么大的影響,父親好面子,這般反應能理解。
那母親呢,她到底吞了多少人的嘲笑和流言?
“你爸的性格就這樣,你別怪他。”經廖偉一頓罵,周秀娜不僅沒生氣,反而勸兒子看開點,“咱們趕緊準備吧,待會兒要來不及做生意了。”
廖牧望著母親走向廚房的背影,心里一陣難受。
每次她都對他說:媽相信你。
于是他就勇往直前沖了,不論是讀書、工作、還是開店,可是他總是忘了回頭看她。
她的重擔,她的心酸,她一切的一切,他現在很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