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見到《淘氣包埃米爾》是小學低年級時,記不清那天天氣如何,只記得在好友家里突然就發現了它。沒有前封皮,也沒有后封皮,甚至連書名都沒有。就是那么一本破破爛爛、舊得發黃的一本書,一下就吸引了我,我陶醉在書中的故事和插圖里,不知不覺一個小時的就那么過去了,我戀戀不舍地回家了,可是“埃米爾”這個名字永遠的留在了我的腦海里。我發誓,等我長大了,一定要買這本書。可是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后來我買到了盧梭的《艾米爾》,雖然也是很不錯的書,但卻不是我魂牽夢繞的“埃米爾”。再后來就在書評群讀到一位老師的書評,這才找到了它,童年夢終得以圓。
記得剛畢業時父親曾對我說過,會爬窗戶的孩子是好的;村里也有一句俗語,急里慌(整天讓人著急、惹人生氣)的小子是好的。淘氣包埃米爾的成長充分證明了這一點,看來世界人民所見略同。
《淘氣包埃米爾》寫于1963年,作者給大家呈現的是生活在瑞典農村的埃米爾入學前后的故事。他是一位野性、脾氣很擰的小家伙,他想讓爸爸、媽媽、整個卡特胡爾特莊園。甚至全倫納貝亞村都聽他的。村民們說:“真可惜,住在卡特胡爾特莊園里的斯文松家除了個刺兒頭,他呀,長大了也不會有出息?!?/p>
廚娘麗娜的話說的非常對:“即使不是他自己想淘,也會碰巧做出淘氣的事來!”
先說碰巧的吧!湯罐底還剩下一點根,埃米爾想要喝,他把頭伸進去,等把湯喝完后,頭卻被卡住了!等好不容易把頭弄出來了,他就忘記被卡的滋味了,等妹妹問起他怎么把頭弄進湯罐里時,他一邊說著:“不費吹灰之力”,一邊又把頭伸進了湯罐。大家說,這怪他嗎?第一次頭進去,只是為了喝湯根兒,多節約的好孩子??!第二次只是為了給妹妹演示,這怎么能怪他呢?記得曾見過兩位小朋友(女性),一胖一瘦,當然一個頭大、一個頭小。兩人在學校比賽用頭鉆柵欄門,頭小的鉆進去又出來,頭大的鉆進去卻出不來了。從那次起,頭大的那位小朋友再也不敢“鉆”了,無論什么!人們喜歡的應該是這種知錯必改的好孩子,這樣的孩子會越來越乖,長大后與常人無異。我們都是這樣的“好”孩子。
可埃米爾不是,他們的莊園舉辦宴會,他把妹妹當國旗升到旗桿頂,因為妹妹想看看馬利安娜隆德(地名)。妹妹每次都玩得很高興,包括那次被埃米爾泡在大果醬缸里,但是沒人理解他,每當這時他總是被爸爸罰到木工房反省。當然,有時是媽媽把他送進去,有時是他自己主動跑進去 。在這里,他也會思考淘氣的事情,但是他的淘氣幾乎不重復 ,因為他總是能找到淘氣的新花樣(又是成人的眼光)。例如,往常把他關進木工房后總是時間不久就會被放出來,可是今天莊園里舉辦宴會,誰讓他們把埃米爾給忘了呢?所以他就自己在兩個窗戶之間搭個木板,爬進儲藏室,把香腸吃完后在柜子里美美地睡起來,任你們找去吧!這能怪埃米爾嗎?
……
再說故意的“淘”吧!說真的,這樣的事情真不多,但是我超喜歡!圣誕節濟貧院可惡的女領班把埃米爾媽媽送給老人們的好東西全部吃掉,埃米爾知道后,在自己的莊園宴請這些老人(門被女領班鎖住,埃米爾帶領自己的男仆把老人們一個個從窗戶里抱出來),把自己家里圣誕食品全部吃掉。碰巧的是貪婪的女領班掉進了埃米爾挖好的捕狼陷進,正好借機嚴厲地懲戒了女領班。這樣的“救弱淘”“懲惡淘”多來幾次又如何?
大集上 碰上群毆,你會有什么好辦法?埃米爾用滅火器轉眼間解決問題 ;大雪天的夜晚埃米爾用雪橇把奄奄一息的男仆阿爾弗雷德歷盡艱險送到很遠醫院里,醫生特意寫了表揚信,當然埃米爾也受到村民們贊揚。
譯者李之義在后記里寫到,在林格倫女士74歲時,他們見面談了兒童文學和兒童教育問題。作為小學教師的我,也在深深思考這個問題。埃米爾何以可能?何以可能“淘”到優秀?
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長襪子皮皮》(1945),此書一出版立即獲得成功,早在20世紀30年代人們就開始對童年教育感興趣,很多人提出,對兒童進行嚴厲、無條件服從的教育會使兒童產生壓抑和自卑感?!堕L襪子皮皮》出版時關于瑞典兒童的教育問題的辯論正進行的如火如荼。 ?[ 本書序]
我的答案是——自由,給孩子一片自由的空間。當然最主要的是要嘗試尊重和理解孩子,只要你用孩子的思維去思考埃米爾的“淘”,就會覺得其實那并沒有什么。如:我們班里小女生哭著告訴我,一個小男生給她搞惡作劇。開始我沒好好調查,只是嚇唬男同學如果再這樣就怎么怎么樣。男孩子一點都不服氣,理直氣壯的說:好,隨便!我感到不妙,仔細問,才知道原來是女孩子罵他是“笨蛋”。我立即批評了女孩子,男孩子眼睛里的火氣才下去,重新明亮起來。發生的即是合理的,只要我們正面引導就可以。后來,寒假借書時,這位男孩子主動把自己借到的夢寐以求的《西游記》讓給另一位因為沒有借到《西游記》而放聲哭泣的孩子,盡管后者沒好意思接受,但你能否認前者的成長嗎?你能不為他的進步而動容嗎?
作者說,埃米爾長大后當上了社區委員會主席,有什么奇怪嗎?因為優秀是可以“淘”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