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參加完一個寫作班,之后陷入一段低迷。因為想寫好,變得更不敢寫,不知道如何下筆。
一周之前,重新開始日更,想找回文字的感覺。今天收到一位學霸同學留言,她問為什么愿意去日更,卻不能花三五天卯足勁寫一篇深度文呢?
這也是我想問自己的。表面原因是帶娃模式,時間精力緊張。實際上是放松對自己要求。
其實由這一個月來的感受,我發現,某種程度上,陷于這樣一種情況。完成一篇一兩千字的習作或小打卡很容易,三兩下寫完,發布出來。我真的如和菜頭講的,體驗了以最小的成本完成一件事情的快感。
不花精力去搜集素材,不帶入思考去甄選選題,怎么能突破這一步?
今天在寫作群里交流,正好碰到其他同學向老師請教:寫著,發現自己好像也許并不熱愛寫作。
老師說“并不是熱不熱愛的問題。是你的鑒別能力大于了實際上的創作能力,所以你覺得,不好,不想去寫”。他還說,認知比技術本身,多了一個等級。認知慢一點,技術再往前爬一爬。
瞬間,我以為這就是我現階段的問題,問老師怎么破。
老師說,你的基礎已經非常非常扎實了。得到這句肯定,讓我對自己的寫作入門有了一個明確定位,真是石頭落地,心底仿佛吹來一絲涼爽的風。
接著老師指出我真正的問題。
“你的問題是內容本身。你有寫好內容的能力,但你沒有太多【有價值的】內容了。產生和創造好故事(素材)不夠”。
“要分清楚哦,你缺的是內容,不是基本功”。
是的,我也感覺到,比如小打卡這樣,完成一些習作很容易。但是,我在要寫一篇大一點的文章,明明知道要去搜集素材,要有整合的能力,或者三遍讀一本書寫一篇推薦稿,在這個尋求內容的部分,有一點偷懶。
沒有太多有價值的內容,所以比如我嘗試寫晨讀體,可是一時還沒有進入……
“你還得去找更深度一點的內容,比如你自己學習上或認知上巨大改變這些,這些刺激,能讓你寫出一些深度的文章來,幾篇一寫,你想寫普通,也寫不了了”。
今天,突然變得踏實,對前路更清晰。路清晰了,但仍需要自己一步一步邁過去。我,等著恍然大悟的那一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