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的生活,總是對我們有無限的吸引力,通過現在各種熱門的古裝劇,與網文中各種各樣的穿越便可以看出。
因為時代與科技的發展,我們習慣了掌控一切的感覺,一年目標掙多少錢,幾次旅行,上半年與下半年工作重心是什么,什么時候去看場電影,什么時候出去吃飯,什么時候做個面膜,甚至一天飲食的熱量計算。
就是這種感覺,讓我們以為比古代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隨便穿越到哪個朝代,都能用我們現在大學學到的經濟,古代文學,政治,歷史去一鳴驚人。隨便拿現在的一種模式就能賺到閃瞎眼的真金白銀,隨便課本中的一首古詩便能一鳴驚人……
自從看了兩本關于古代生活介紹的書,這種情節再也露不出一臉膜拜的癡呆相了。現在讀這本是第三本這一類的書,可以說每本書各有側重點。
這本書的優點是夠細致,且不像有些書只一味就網上一些熱點問題進行講述。以古代人夜生活來說,細致地分出百姓們的夜生活,學子們的夜生活,與城市的夜生活,對于想寫古代小說的朋友,無疑是極好的背景及人文習慣講解。
古代百姓夜晚怎么過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分明是現代人退休后的狀態,未免也太美好了吧。
事實上日出而作,是實打實的辛苦勞作,不是去看風景,預測想象豐收景象。那個時代沒有什么農藥,草要用手一棵一棵拔,蟲也要捉,即使這一切都做好,可能因為沒有井仍然要靠天吃飯。
古代人一日天餐的吃食,大多要自給自足,只有富余的人家才有條件改善生活,三不五時買一些自己家里不生產的吃食。好不容易晚上回到家,還要制作第二天吃食需要的材料,比如饅頭或面條,篩選小麥,去除雜質,用石磨磨粉,發酵,蒸饅頭。
古代學子們的夜生活肯定少不了讀書,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科舉是他們唯一的出路。雖然古代夜晚的星星多也亮,但遠沒有能讀書看字的程度。所以讀書需要油燈,燈油卻不是家家都能用的起的,所以才有了“囊螢映雪”“鑿壁偷光”的故事。
有時看穿越文忍不住會想,如果真有人穿到古代最底層,食不果腹,無油讀書,下不了田,還沒有堅持的毅力與吃苦的生活能力,到底能不能逆襲呢!
不過,古代的城市生活還是相當豐富的,即便在唐朝以前,我國古代城市一直實行非常嚴格的宵禁制度,夜晚的城市就是打更夫的天下。其他人不許出門,出門便違反了“犯夜”罪。
但是白天熱鬧,除了官府的公職人員和經商的店員,其他人等則閑來無事,如果不在家睡大覺,又不能網上聊天,不能看電視,打游戲,只能呼朋喚友出門喝茶,或者聽說書,要不去棋館下棋。
想想還真是羨慕,現代人為了工作,遷徙頻繁且距離甚遠,往往比鄰而居的人卻見面不識,幼時與上學的玩伴相隔千里。白天是全國各地的人聚在一起工作,晚上是看天南海北的人直播,或一起打游戲,看起來熱鬧非凡,偶有安靜時,卻常常感覺孤獨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