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家里在看網絡電視,播了一系列的節目《億萬富豪裝窮回家之后……》,《億萬富豪得知公司清潔工是當年恩人,立即買下她所有的魚》……
可以想象這是什么節目了嗎?
我對這種情節感到十分惡心,老爸卻義正言辭的告訴我這是教育人的好節目。
(二)
這就和家里老人很容易被騙一樣的道理,這類節目不是一種金錢詐騙,卻是更為嚴重的心理詐騙。
套路是固定的,閉著眼都可以說出來,一個大富豪很多年沒有回家,于是回家進村前,特意換了一身乞丐衣服,回家走訪親戚,受盡了冷嘲熱諷,然后一下子揭露身份,化身正義滿滿的救世主,給家鄉捐錢,然后曾經看不起他的親戚們都特別內疚,于是好人一生平安的結局……
(三)
為什么說這是一種心理詐騙呢?
因為它極度的不現實,正常的富豪不會拍這種東西。這是一種屌絲拍給老百姓看的心理安慰劑。
老百姓普遍的心理都是日子過的緊巴,心理也很緊巴,巴不得生活中能夠有一些“別人家的故事”這種安慰劑。
而這個故事情節,恰好是一只非常強力刺激的安慰劑,兩方面作用:
①當個富豪又怎么樣?還不是得在我面前裝孫子?。??
②那些看不起人的人最終得到了“懲罰”,讓他們內疚死吧。這讓我很爽。
(四)
因為大家是帶著一個前提和真相去看這個節目,就是這個假乞丐是個真富豪,于是天然帶有一種隱性的主角光環。
于是結果就是,受盡親戚的冷眼(觀眾都很氣憤,怎么能這么看不起人,然后等待假乞丐的爆發),富豪一亮相,扇了很多親戚的耳光,然后觀眾就獲得了極大的心理滿足感,正義勝利了。
現實中難以碰到這種反差極強烈的劇情,于是,觀眾們很快就高潮了。
(五)
最怕的不是安慰劑本身,最怕的是它已經慢慢成為一種興奮劑了,興奮過后,這些觀眾沒有一點成長意識,沒有半點收獲,日子依舊緊巴,只是當時心理滿足了一下而已。
這才是最大的危害。
(六)
小影片最后,秘書問已經回到公司的富豪,劉總,為什么您要以那種裝扮回家呢?
富豪回答說,只有在你落魄的時候,看到的才是真人。
其實這話說的也不錯,人性就是如此,就看我們如何去理解了。
(七)
大部分人覺得,這個片子就是一種短暫的心理滿足。
少部分人覺得,這個片子的價值在于,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要看不起人,因為說不定那個看起來很窮的乞丐就是一個億萬富豪。
其實這個片子的真正價值在于,人性不可隨意去試探,這么做是沒有意義的。
(八)
人性就是如此,尊敬貴族,鄙視屌絲。這個根本無需去試探。
唯一對我們有價值的思考是什么?
是我們應該更深刻的洞察人性,并以極大的包容心去面對人性的不穩定,人性是多變的,因為環境多變。
但是,我們不可以因為人性的自然反應而全盤否定某個人,你否定別人其實就是否定自己,你還是被人性這種無法改變的東西而糾結,比如有些暴發戶就是為了扇那些看不起自己人的耳光,其實這種暴發戶自己就是人性的犧牲品。
我們不可因為人性的一時不穩定,而全盤否定別人繼而否定自己,只有接受人性的不穩定,我們才不會被束縛。
我們要始終相信生活的美好,人所做的反應都是正常的人性流露而已,要包容他一時的反應,只有這樣,我們才會自由,才會成長,而不是拼搏了很久只為了別人的一個認同。
那么一個合格的富人真的就一定是個相對的完人嗎?就不能對之前傷害過的人一點“教訓”嗎?我認為沒錯,就是這樣,如果再去和過去經歷過的人和事去計較,那么這個富人明顯還做不到擺脫人性的枷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