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共同愛好的人往往會成為盆友,比如唐僧和魏征。
唐僧兜兜里總有一面鏡子,這樣他就可以隨時隨地研究一下自己的儀表有什么不妥:比如眼角是否有分泌物,頭發是否散亂(哦!這個好像他不需要。)臉上的粉底是否刮花…
看到鏡子有此作用,唐僧將鏡子視為至寶。
唐王招募取經人。這可是見識紅塵的最佳機會。唐僧打小就有這個夢想。這不,他一大清早就來到招募現場——山川壇。
唐僧聽說有三個主考官:為首的好像叫魏征。據說這家伙:1,學識淵博。2,油鹽不進。想忽悠和走后門根本不可能!
所以他做足了功課:出發前唐僧反反復復使用鏡子這件寶貝照耀了自己的儀表,又不厭其煩推敲鏡子里的表情,衣著,動作是否合適面試的場合…
站在數百和尚中間,唐僧兩眼微閉雙手合什默默地念經,神態莊重,還屏住了呼吸。為啥?原來有股人的某種氣體在他旁邊蔓延飄散。這氣體殺傷力很強很強。
師父說念經可以抵御一切外魔入侵。此時此刻,他正在實踐這一理論。
和尚們議論紛紛,吸氣哈氣者盡皆有之,唐僧在心里著實佩服了一把這些同行的耐污染程度,又莫名其妙地擔心起來:是不是這些人修行高到可以不用念經就能抵御住外魔?
四周突然安靜下來。接下來不久,唐僧察覺到似乎有人在觸碰他……就這樣,唐僧被帶到了三個主考官的面前。唐僧懵懵懂懂不知狀況,好在外魔似乎消失了,一瞬間唐僧恢復了鎮靜。
那三人中為首的家伙說這一輪唐僧勝出。唐僧一臉震驚又茫然,心想:這家伙就是魏征吧?過關了?哥可什么也沒做!
其時魏征也在想:陛下竟然讓我來招募!治國安邦定國我倒有些心得,這些什么佛啊僧啊和尚啊,我分不清。雞就叫雞,鴨就叫鴨。還搞這么多稱呼!好在這個小子外表如此接近佛像,取經取經,取經人至少要象那回事吧!如果讓八大胡同的姑娘去選秀,能進得了宮才怪呢!嗯嗯!就這么干!哎呀!我可不能讓人看出我知識淺??!
于是乎魏征先是語重心長地對唐僧勉勵一把而后將自己的生平簡歷外帶多年的治國安邦定國之策,還加入奇聞異事,鄉間俚語,朝廷最新規劃等等都一股腦和盤托出。
看看一臉震撼馬上又茫然無措的唐僧已基本失去從容,魏征十分滿意,成就感瞬間充滿了心間。
魏征的這番話讓唐僧頭昏目眩,他想:我靠!這家伙剛剛似乎很滿意。怎么轉眼就變牲口了?是在說人話嗎?治國安邦定國啊還不算什么。可是長安東街八大胡同和佛有嘛關系?嗯嗯!回去得看看。
唐僧一通的胡思亂想,就沒有接話。實際上他接不上,魏征所說的離他太遠,他無法觸及,或者說離佛啊僧啊和尚啊太遠吧!
一時間,兩人默然。無聊間,魏征摸出一面鏡子。
居然也有寶物?找到同志了!唐僧突然覺得這魏征順眼多了。于是唐僧同樣摸出一面鏡子:大人您也喜歡鏡子?
鏡子的話題就這樣開始了。
唐僧喜歡照鏡子,照的是自己。看見他,就很養眼:整潔的衣著,干凈的面容,陽光般的微笑,還有一雙一碰就會流春水的眼睛。
魏征喜歡當鏡子,照的是別人。李老二就把他當成了鏡子,說看見他就會看見自我的缺失。一時間,朝臣們都怕見他,可能在他面前就覺得赤裸裸的吧!沒穿衣服的人通常都怕穿衣服的。魏征是穿著衣服的人,還能扒掉別人衣服的人。朝臣們怕他恨他就組團冷落他,所以他孤獨又郁悶。
魏征說李老二可把他害慘了,萬物皆可為鏡,為啥偏偏只是他魏征呢?他只想當李老二的鏡子,順便也扒扒他的衣服。
魏征的意思是拿賢明的君主來比李老二,拿忠勇廉智的官吏來比朝臣,拿歷史的興衰來比當世……或有經驗或有教訓??梢杂纱藖碇螄?。
唐僧想:李老二還真小看了他呢!
唐僧把魏征這套理論牢牢地記在心里,還不時向魏征請教。他想:得快點學會,我還急著去當鏡子呢!
看到這個年輕人如此上勁,魏征不禁高看了幾百眼。
閑聊當中魏征偶然發現這個年輕人和佛祖似乎有說不清道不明的關系。魏征想:這小子外表象佛像,好學上勁,更重要能和佛祖攀上關系。他若取不到經,我看別人甭想了!這小子,我看行!
就這樣,唐僧成了取經人。 ?
取經前的那段日子,魏征和唐僧互有拜訪。他們把鏡子的理論進行了深入研究,即時整理和創新開拓。兩人還準備出版鏡子系列專講,有一本叫《鏡子的妙用》即將發行。誰都沒有意識到不知何時魏征,唐僧已成為了盆友。
唐僧遺憾地想:為什么不叫鏡友而叫盆友呢?也許天下第一對關系好的人共同喜歡的是盆子吧。
多年后,唐僧對此事還記憶猶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