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書記指出:“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在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已經完成的形勢下,在新冠肺炎疫情加劇世界動蕩變革的特殊時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需要全黨高度重視的一個關系大局的重大問題。”距離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任務已過去兩年,在快速發展中,我們不能沉浸在一時成功的喜悅之中,如何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實現“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多方面努力。
健全監測機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我們用了6年的時間助力所有貧困縣脫貧摘帽,但仍有一些剛剛脫貧的貧困戶存在返貧的風險。我們向前走的同時也要兼顧“回頭看”,建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常態化監測易返貧致貧人群,早發現、早干預、早幫扶,全面鞏固好“兩不愁三保障”,防止因病返貧、因災返貧等現象出現,及時完善社保體系,做好兜底保障,確保繼續精準施策。在疫情大考面前,多方式補全薄弱地區技術、設施、營銷等短板,加大勞動技能傳輸,防止群眾思想防止群眾“等靠要”思想產生,轉變“輸血”為“造血”,確保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致富。
抓好“三農”工作,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中國自古便是農業大國,在新發展階段,“三農”依舊是我們實現復興的基礎保障。習總書記多次提出將農業發展及糧食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在國際環境日趨復雜的情況下,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如果在吃飯問題上被“卡脖子”,就會一劍封喉,一刀致命。面對風險及挑戰,我們要立足自身,給予農民保障,抓好農業生產,推進農村發展,科學制定農業農村發展規劃,把握住糧食安全主動權,做到國內穩產保供,以應對外部發展的不確定性,持續推進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問題的前提。當下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要想在當前大變局下發展好鄉村經濟,要做到明確自身定位,合理利用優勢,打造農村特色品牌;建立農民合作社等現代經營體系,提高產業競爭力;加強人才引進,強化農業農村科技支撐;合理利用互聯網銷售,加快農村轉型升級……例如福建寧德古田銀耳產業基地、貴州黃崗侗寨“美麗村宿”基地、江西贛州贛南臍橙產業基地等鄉村振興示范點,充分向我們展示了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鄉村振興的經驗。
我們已在“十四五”規劃的道路上、邁向第二個一百年“中國夢”的目標之路上努力奔跑兩年,我們也面對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身負更重的責任與擔當。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要我們花更多的功夫,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