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作以來,我許自己一個愿望,無論每年的生活有多繁忙,我也要在一年當中的某個時間段出去走走,就我獨自一人,只帶著一個背包,讓自己充分放松,做一名暫時的背包客。世界很美很大,我只想一個人出去看看。
? ? 然而,當我真的背著書包,拿著一張車票行走在心里向往的地方的時候,我卻發現,通常我想看到的,卻始終在和我躲貓貓,他們藏在街頭巷尾,藏在泛濫的商業的金沙下,被攔截到一道道門禁之中,所以,初次成為背包客的我心中充滿了疑惑,充滿著不安,最害怕的應該就是入寶山而空手而歸。背包而去,卻也只能背包而歸,揮一揮我單薄的衣袖,卻真的連一片云彩也沒帶回。
? ? 正當我為如何成為一名背包客而困惑的時候,我發現了這本《背包十年》,作者小鵬是一個堅持了十幾年的背包客,他的足跡踏過了世界的各個角落。我希望從他的文字當中,能解決我初為背包客的困惑,最起碼,他愿意用十載時光,去打磨屬于他的背包時刻。這便是我想做而不能及的,我堅信,十載的背包生活一定能會解決我的困惑。
一、我想客觀的評價《背包十年》
坦白講,對于《背包十年》這本書的選購,我是寄予厚望的,我希望這本書是我所能看到了另一種風格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我也希望作者小鵬是另一個三毛,我預想這小鵬能用最簡單最樸實的文字去書寫最深刻的人生哲理。
但是,當我真的細細的翻閱這本書的每一頁文字的時候,卻讓我有種難以言表的失望,沒錯,就是失望,這個詞語很精確。而對于這本書對于我自己的沖擊,從頭至尾卻也并沒有如暴風驟雨一般的傾瀉而下,相比于三毛的《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對我的沖擊,卻顯得過于文質彬彬,缺乏自由的野性,頗有種入寶山而空手而歸的感覺。
但是,閱讀的過程中常常伴隨著思考,慢慢的,我發現了這本書實際上確實告訴了我很多關于背包客那些事,那些情懷,雖然沒有像《撒哈拉沙漠的故事》一般狂野,但是那些關于背包客的兩兩三三,卻也隨著游記形式娓娓道來,而慢慢的,我也發現了,《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和《背包十年》像是兩個性格不同的女孩子,前者狂野熱情,后者宛若江南女子般柔婉。
從寫作形式上看,以時間的行進為軌跡,小鵬記述了從2001年到2010年十年當中的所見所聞,足跡踏遍了世界各地,每經過一個國家一個城市,都用粗體文字記錄旅行的見聞,用細體文字詳細描述自己的旅行心得,這種寫作的方式卻是不多見的,因此我說,《背包十年》宛若江南柔婉的姑娘,江南雋秀為見聞,而姑娘的雋秀卻是由內而外的。不得不贊嘆,十年的背包生涯,給小鵬留下的不僅是那么驚鴻的一瞥。
二、《背包十年》給我解惑了什么?
一邊讀《背包十年》,我一邊思考,我作為初級背包客,我的焦慮,在小鵬的筆下顯得是那么幼稚,因為,作為一名背包客,心態和信仰很重要。
背包客應該有什么心態,我認為背包客的心態不是苦苦追尋你想要的,而是去呆著自己所有的感官去發現,苦苦追尋的結果多半失望而歸,但是,發現則不同,你會發現,不經意間的一隅,就會給你鮮花爛漫般的驚喜。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背包客不是臆想的主體,更多的是足跡的記錄著,只不過是有思想的記錄著,如果背包客的臆想永遠凌駕于足跡之上的話,那么背包客的眼睛永遠不會注意到足下經過了什么!《背包十年》每一篇的見聞的布局,都極盡可能的還原人、物、景最自然的狀態,沒有任何多余的修飾。這就是背包客應該有的心態。
背包客應該有什么信仰?我認為背包客的信仰,實際上就是一場尋根之旅,通過踏在世界的足跡,尋找屬于背包客的根。那些旅行的心得體會,終究會落葉歸根,歸結到心中,躍然于紙上。《背包十年》每一篇文字的后半段用細字體所描述的就是一場人生中的尋根之旅。而在尋背包客根之旅的過程當中,不光有美景和美女的相伴,也有小偷小賊左右,這就要求每一位背包客,客觀的看待背包過程中的一切,他們都屬于背包的一部分,不可分割。
因此我之所以會感到不安,是因為我的心態和信仰都不對,所以執念太深,路數不對!
三、《背包時間》關于旅行和讀書的關系。
這本書中,并沒有闡述關于旅行和讀書的關系,但是,字里行間當中,又將讀書和旅行的關系明明白白的詮釋的透徹。
1.世界很大,當你想出去看看的時候,先讀兩本書吧!
那些年,我們標榜的“世界很大,我想出去看看!”觸動了多少人的心弦。但是,當你真的有條件出去看看的時候,你要清楚,你是不是一個五大三粗的睜眼瞎子?《背包十年》這本書之所以能夠淺入深出的闡釋很多精華,在于作者每到一個地方的時候,他都會將當地的風土人情,當地的文化和藝術清晰的詮釋。
當你覺得你也可以像小鵬一樣也寫一本《背包十年》的時候,我敢斷言,你不能,你差的很遠,不信,我來問你你個問題。你了解世界地理的版圖,氣候,等先關的氣象地理知識嗎?你了解梵高。莫奈等著名藝術家的故事還有他們的作品的風格嗎?你了解柏林墻被推倒的意義嗎?你可以熟練地運用英語從當地的老百姓口中轉述當地的風土人情嗎?如果不能,即使你出去走了走,也無疑是一個睜眼的瞎子,帶回來的東西也并沒有實質性的意義。所以,出去走走之前,先踏實的讀上幾本書吧!小鵬曾經在書中表達過關于藝術的一段話::“我甚至以為,梵高成為畫家純屬偶然。只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他碰巧拿起畫筆。他完全有可能成為文學家、雕塑家、音樂家,如果是在今天,他甚至能成為出色的攝影師、設計師或者電影導演。所有藝術門類只是表現形式不同,最終殊途同歸,百川入海。對生命的透徹感知讓他得以自在游弋。”如果沒有對藝術的深刻理解,有怎么會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
2、書籍很多,沒有走出去的過程書籍就是書籍,看的再多也無非是思想上的意淫。
我很欣賞讀書人,我更欣賞通過讀書而得到東西的人,但是當你會一門心思的看書的時候,你的實踐又有多少?我敢說,通過讀書獲取內涵的維度要遠遠不如旅行立體,因此,不要以為多讀書可以彌補一切不足,書讀的再多,沒有身臨其境,最多也就是思想上的意淫。不如帶著書出去走一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