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我不是潘金蓮》電影的觀眾對李雪蓮的命運抱著各種態度,但不得不承認,這樣接地氣的故事,只有最懂中國觀眾的導演馮小剛拍出來才好看。他能把一個農婦上訪的故事,變成有爭議的官場現形記,抑或是婦女普法劇,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最丑陋的人性。
官場也好,現實生活也罷,李雪蓮的幸運與不幸就因為一個“理”字,但是我認為只有孩子和傻子才一天到晚去跟人講道德。成年人的世界要的是結果與價值,而李雪蓮恰恰是一個很傻很天真的笨女人。為了前夫的一句話,李雪蓮見神殺神,見鬼滅鬼,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變成能拉下法院院長、縣長、市長,甚至省長的“厲害”角色。表面上,她告狀是為了出氣,其實她只想爭口氣,而這口氣,我認為她也爭錯了方式。
一個雞蛋,往外打破壓力,從內打破就是新生。爭氣的方式有很多種,李雪蓮卻選擇了方式、時間和效率最低的一種方式。她用十年時間去告狀,荒廢了自己的小飯館生意,從一個少婦變成了中年大媽,告狀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卻告成了竇娥冤。直到最后前夫死于意外狀告不成了,支撐她生活下去的支點與活力也隨之消失。
報仇還是報恩,都應該先讓自己過得比別人好。高明的做法就是滿足別人的需求從而達到自己的需求,也就是幫助別人實現夢想的同時也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就叫雙贏。現實生活中,你滿滿的負能量,即使比竇娥還冤,也不見得有人站在你的立場講話。
李雪蓮之所以覺得離婚被甩是天塌下來的大事,就是因為不僅沒有清晰的自我認知,更沒有強大的謀生技能。什么樣的人不怕離婚?不怕被別人指指點點?一定是內心勇敢強大的人。在他們眼里,一切緋聞都是狗屁,因為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即便失婚,也可以勇敢追求新的感情,想干啥就干啥。
李雪蓮表面上的堅強,其實掩蓋的是脆弱異常的內心,因為內心脆弱,才不停地求證明,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而實際上,與其把精力都放在無畏的求證明上,不如面對這無法避免的流言蜚語,迎頭面對,自我修煉。我們不能阻止別人對我們的傷害,但是我們至少可以阻止對自己的傷害,只要我心不死,青山依舊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