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有一種情懷叫做——“我在閬中等你”。
? ? ? ? 有一座城叫做——閬中;有一種人叫做——閬中人。沒錯,閬中就是我魂牽夢繞的故鄉;而我就是土生土長的閬中人。其實我一直覺得,自己生而為閬中之人 ,本身就是上蒼對我莫大的眷顧。每每向周圍的人介紹故鄉,一提起“閬中”二字, 我心里就是滿滿的幸福感。誠如是,愛故鄉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也正如那句詩所說:“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
? ? ? ? 歷時四天,十二個景點。抓住三月的尾巴,于三月三十日下午趕回了家。
大致行程:
3月31日 狀元坊,中天樓,漢桓侯祠;
4月01日 滕王閣,文廟,川北道署,貢院;
4月02日 白塔,狀元洞,大佛寺;
4月03日 南津關古鎮,錦屏山。
起:
在這山環水繞的地方,
有著難以置信的美麗,
你再也不用去天涯尋覓,
錦屏望你,
嘉陵想你,
我在閬中等你。
Day1:
第一站——狀元坊:
? ? ? ? “狀元坊”,乃閬中的標志性建筑之一,進入古城的入口之一,是為了紀念古閬州的兩對兄弟狀元而建,為四柱三門結構,在兩側的橫梁上有四位狀元的名字,分別是尹樞、尹極、陳堯叟、陳堯咨。
第二站——中天樓:
? ? ? “中天樓”,位于古城的中心,乃閬中古城的風水坐標,有“閬中風水第一樓”的美稱,是閬中登高望遠的必看景點之一。
? ? ? ? “來到閬中不登高”就如“到了北京不去登長城”“到了成都不去春熙路看美女”“到了樂山不去看大佛”,只有如此,你方能領略風水古城的神奇,你方能體會閬苑仙境的秀美,你方能飽覽嘉陵風光的壯麗。
第三站——漢桓侯祠
? ? ? “漢桓侯祠”,又稱“張飛廟”,是為了紀念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一——張飛,而建。張飛廟是一組四合庭院式的建筑,廟里供有張飛的文身武身塑像,有牌坊、敵萬樓、大殿、墓冢等建筑,在里面可以好好了解了解三國文化滴哦,“桃園三結義、怒鞭督郵、喝斷當陽橋......”至今仍是一段段膾炙人口的佳話,在人們口頭相傳。“張飛墓”是一大特色,他的墓冢長42米、寬25米、高8米,初來乍到的人們通常就會有疑問,“為什么張飛的墓這么大呢?”原來是因為古時候的人們祭奠逝者有“添土”的習俗,張飛死后,當地的人們為了表達對他的緬懷,逢年過節就會往他的墓上添添土,久而久之,張飛的的墓冢也就越來越大,當然,后來政府也對其墓冢進行了培土修繕,于是就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張飛墓。在咱們當地,人們一般都親切地稱張飛為“張三爺”,可見張飛的形象在當地已經深入民心,畢竟千百年來,他早已成為了閬中文化的一部分。
承:
Day2
第一站—— 滕王閣
? ? ? ? 提起“滕王閣”,大家一般想起的就是王勃的那首《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更是使其流芳百世。其實滕王閣不止江西南昌和山東滕州有,咱們閬中也有一處。
解讀:貞觀年間,唐高祖李淵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李元嬰曾被封于滕州(今山東滕州)故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后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筑了著名的“滕王閣”。高宗679年,李元嬰改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在山高皇帝遠的閬中,他依然按宮苑的格局,在嘉陵江畔的玉臺山腰建起了一處規模宏大的行宮,這就是杜甫詩篇中的閬中滕王閣。——摘自《百度百科》
? ? ? “滕王閣”,也是閬中登高望遠的必看景點之一,登臨滕王閣樓,憑欄遠眺,閬苑仙境,遠近山水,盡收眼底。其間的櫻花勝景更是閬苑美景之一 。以前在家的時候,時常于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攜家人,登石梯,爬高閣,賞櫻花。現在在外求學,賞櫻花倒成了一件難得的雅事。
第二站—— 文廟
? ? ? “文廟”,又稱閬中文廟,是供奉祭祀孔子的祠廟。地方文廟是地方官學教授儒家的學府,也稱學宮。閬中文廟遺存的基址、照壁、和大成殿建于清咸豐元年,2013年修復,并具閬中地域特色,是崇仰和傳承儒家文化的圣殿。
? ? ? “禮門義路”是進入文廟的入口,只有“君子”才能由“禮門、義路”入文廟,出入“圣域”、“賢關”。
? ? ? ? “泮池和泮橋”,泮池又稱半月池、泮水,上有拱橋稱“泮橋”。科舉時代,新入學的秀才要在當地官員帶領下,過泮橋從欞星門進孔廟,入大成殿禮拜先師孔子,然后到儒學暑拜見教官,這個入學儀式稱為“入泮”。
? ? ? 此外,還有欞星門、大成門、杏壇、大成殿、西廡、東廡、扳倒井、智源溪等建筑。
? ? ? “扳倒井”,孔子幼兒時,其母顏征抱其回娘家時,路上酷熱,口干難忍,發現一井,卻汲水不得。顏氏祈禱,只見井口緩緩傾斜,井水自流而出,母子痛飲,只覺甘甜無比,清心解渴。后人傳之為“扳倒井”,稱其“圣井”。
第三站—— 川北道署
? ? ? “川北道署”,又稱道臺衙門,是古時候的衙門所在地,全國現存的兩處道臺衙門之一。歷史上,閬中曾被當做四川省會有17年之久。參觀“川北道署”,如同一次意義非凡的“游學”。在這里,你可以參觀古代官員的辦公場所,了解古代官制的諸多細節,欣賞道臺審案的精彩表演。
第四站—— 貢院
? ? ? “閬中貢院”,又稱川北道貢院,四川貢院,是中國保存最完好、面積最大的科舉博物館,全國罕見的科舉文化體驗勝地。貢院主要由大門、考棚、致公堂、明遠樓等建筑組成的四合庭院建筑,是研究我國古代科舉建筑、科舉制度和古代教育制度的重要實物資料和展示場所。在這里,你方可體驗一番“十年寒窗苦讀,一朝金榜題名”,為何能為人生四大樂事之一。
轉:
Day3
第一站——白塔
? ? ? ? 似乎很多地方都有白塔,當然,咱們閬中也不例外。“閬中白塔”,又稱文筆塔,是古城的風水塔。建于明代末期,共13層,高27.5米,外12層,內6層,并有螺旋梯道91級,供人登臨,繞窗遠眺,以便從各個不同角度觀覽閬中風物。一路沿石階而上,有一處“白塔最美觀景點”,可以一覽閬中全城風光,其間夜景,尤為殊勝。這里便是閬中登高望遠的又一處景點之一。
? ? ? ? 在2008年“5 12”大地震中,白塔上半部震斷傾塌,當年底修復,是閬中人們抗震救災的重要歷史見證。
第二站——狀元洞
? ? ? “狀元洞”,又稱“讀書巖”,相傳為閬中陳氏兄弟狀元讀書之處。天然巖穴,長34米,深約20米許,穴口高4米,后來陳堯叟、陳堯咨高中狀元,故名狀元洞。又因堯叟、堯佐官至宰相;堯咨善騎射,文武雙全,官至節度使,成為將軍,故又名將相堂;由于有御題“紫薇亭”,故又稱星巖。另有將相堂、狀元洞、捧硯亭、紫微亭、瑞蓮池、讀書巖石刻等建筑。
? ? ? ? 此處環境清幽,冬暖夏涼,的確不失為一處修身養性、讀書自學的好地方。如今有很多慕名而來的后學們,時常來拜拜先賢,沾沾考運。
第三站——大佛寺
? ? ? “閬中大佛寺”,是一處融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宗教文化和神州傳說于一體的佛教勝地,置身其中,流連忘返。有大佛坐像、財神殿、大像精舍、仙梯入云等景點。
? ? ? ? 探佛寺文化,品閬中風情,景幽幽,心悠悠,情亦優優!
第四站——華光樓
? ? ? ? ? “華光樓”,始建于唐,現存為清同治六年重建,塔基高5米,通高25.5米,三重檐歇山頂,唐風清韻,獨具匠心,有“閬苑第一樓”之譽,登樓遠眺,丹青城郭,嘉陵山水,盡收眼底。
合:
Day4
第一站——南津關
? ? ? “南津關”,古城的重要渡口,自古就是商賈云集、物貿繁盛的水陸要塞。坐落于閬中城南,背倚風景秀麗的錦屏山山麓,枕山面江,與閬中古城隔江相望。狹長的古街,古風古貌,古韻悠遠,古色古香,充滿詩情畫意。水路橫貫南北、上通廣元、南下重慶,可通上海,是連接古城和江南的一條必經之道。杜甫有詩云:“閬中勝事可腸斷,閬中城南天下稀。”就是說閬中城南風光在天下都很罕見。
第二站——錦屏山
? ? ? “錦屏山”,古稱閬山,為閬中風水朝案之靈山,有“嘉陵第一江山”的美譽。因“花木錯雜似錦,兩峰連列如屏”,故人們通常都叫錦屏山。著名畫圣吳道子曾以錦屏山為軸心畫了舉世聞名的《嘉陵江三百里風光圖》,從此“嘉陵三百里,錦屏第一山”的美譽傳遍天下,是觀閬中古城全景的最佳去處,在此可充分感受閬山之秀、閬水之靈。登臨環望,云山四合,腳下碧流行舟,波光照影,如在畫圖中。
? ? ? ? 閬山閬水,浪跡于閬中。末了再來說說咱們閬中的才子佳人,閬中的才子,除了出過兩對兄弟狀元,還出過116名進士、402名舉人,享有“蜀之人物,惟閬為盛,科名之盛,甲于天下”的美譽。說起閬中的佳人,我想引用王劍冰的那篇《閬中》:“閬中的女子看不得呢。這里自古出美女,或山養人水養人醋也養人。皇宮選美多涉此地。若在正月,便可見一番景象。那是女子露面的“女人場”,那么多女孩子要在這一天亮花鞋,實際上,在跳蕩和歡笑中亮出的是古城女子精巧的身段和精巧的美。”
? ? ? ? 閬山之秀,閬水之靈。山兮悠悠,水兮泱泱。幽人其幽,良人其良。獨行愿也,志兮四方。
? ? ? ? 閬中關鍵詞:風水古城 春節源頭 三國遺韻 科甲鼎盛 五教并存 嘉陵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