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王子猷瀟灑不羈的性情,看名門望族之強勢崛起。
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
? ? ? ? ? ? ? ? ———《三字經》
謝道韞作“未若柳絮因風起”詩句,雖未成篇,卻也因其比喻精妙而得到無數贊譽、稱許。“謝女詠雪”這個著名的故事,使她與漢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為中國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詠絮之才”也成為后來人稱許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詞語。
01
詠絮才情,誰可堪嫁?
謝道韞:
才女,謝安侄女,謝奕之女,王羲之的兒媳婦,王凝之的妻子。
王謝兩家聯姻有什么淵源?
謝道韞為什么沒有嫁給王子猷,而是嫁給了王凝之?
晉元帝司馬睿重建晉廷在建康(曹雪芹筆下的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那天正值登基大典,他從御座站了起來,走下玉階,拉住王導,邀請王導也坐在御座上,同他一起接受百官朝拜。
宮廷內外,一片嘩然,王導與眾文武皆震驚不已。
晉元帝對天下說道:“我能夠得到皇位,全靠王導、王敦兄弟的力量。”
見王導連忙躲避推辭道:“太陽豈能與萬物同輝,君臣名分是有區別的”。
于是沒有勉強王導。但司馬睿對王導始終十分尊敬,稱王導為“仲父”。司馬睿總是用“惶恐言”、“頓首言”、“敬白”之類的語言批復王導的手詔,他還親自駕臨王導的府邸,禮敬王導的妻子。
除此之外,他還封王導擔任尚書,掌管朝內的大權;又讓王敦總管軍事。王家的子弟中,很多人都封了重要官職。
他離世之后,正月初一王導上朝時,他的接班人成帝都要起立相迎。因此就有了"王與馬,共天下"的典故,也興起了東晉的門閥政治。
為什么提到東晉門閥政治的特殊背景呢?
以謝安為代表的謝氏家族,與以王導為代表的王氏家族,同為東晉兩大名門望族。
出于門當戶對的考慮,宰相謝安在王導的侄子,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當中為侄女謝道韞物色侄女婿。
謝安最先看中的是王徽之。王徽之的個人簡歷是這樣的:
王徽之,字子猷,是東晉時著名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才華出眾,卻生性落拓,崇尚當時所謂的名士習氣,平時不修邊幅。他在擔任大司馬桓溫的參軍時,經常蓬頭散發,衣冠不整,對他自己應負責的事情也不聞不問。但桓溫欣賞他的才華,對他十分寬容。
在《世說新語》這部書中,描摹他放縱不羈、豪邁灑脫性情的故事不只一個。
雪夜訪戴:
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舟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詠雪的謝道韞,與雪夜訪戴的王徽之,這兩個人物都曾和雪結緣,但是他們兩人卻并沒有緣結百年。
設若謝道韞果真嫁結王徽之,謝安會心有所安嗎?
02
為什么雪夜訪戴的王子猷“才女不堪嫁”?
原因是謝安聽說他在車騎將軍桓沖手下擔任騎曹參軍,負責管理馬匹時,不改舊習,還是整天一副落拓模樣。
當時桓沖故意問王徽之:“王參軍,你在軍中管理哪個部門?”
王子猷不加思索地說:“不知是什么部門,時常見人把馬牽進牽出,我想不是騎曹,就是馬曹吧!”
桓沖再問:“那你管理的馬匹總數有多少?”
王徽之又滿不在乎地回答:“這要問我手下飼馬的人。我從來不去過問,怎么能知道總數有多少呢?”
桓沖又問:“聽說最近馬匹得病的很多,死掉的馬有多少?”
王徽之神色如常,說:“我連活馬的數字也不知道,怎么會知道死馬數呢?”
桓沖聽了,卻也無可奈何,便不再問。
謝安見此人如此不拘小節,遂改變了初衷,將謝道韞許配給了王曦之的另一個兒子王凝之。
思考:
士族子女的婚姻、家庭、教育故事,在《世說新語》里屢見不鮮。讓我們來思考一個既符合實際又極富深度問題:與士族聯姻,還是與庶族結親?對兩大名門望族而言,到底有多重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