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很長一段時間處于彷徨狀態。尤其是到了武漢學習以后,更是發現了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的很大。我費盡心思也學不好的科目,對于我的同學來說或許只是小菜一碟。我覺得難以理解的詞句,他們在高中時早已接觸過。
我好像從人群中的佼佼者一下子落后于整個隊伍。
這種落差,不能說令人不痛。
于是我放棄了我的學業。所有學業。
唯一愛做的事就是接收時尚資訊,寫些無傷大雅的東西。憑著自己過往的經歷支撐自己的自尊心。
我沒有很差。我總是這么告訴自己。
我只是沒有開始發力。我想。
可是在我覺得自己沒有發力的這段時間里,我的朋友們都做了些什么呢。
今晚和幾個朋友出去喝了個夜茶,聊了一會兒自己最近的生活狀態。其中有兩個朋友還在讀大專,曾經他們很羨慕我比她們多了一個本科學歷。
可是她們明年就可以出來工作。其中一個朋友這個暑假就已經在教育局實習。
而我。在家里打著游戲,過著自己理想的無憂無慮的夏天,奶茶西瓜空調。夜以繼日,重復著。
我不得不說,我開始憂慮了。
在今天以前,我覺得我對自己未來的目標很明確。我想進時尚紙媒,做一名普通的時尚編輯。為此我不斷汲取時尚營養,我甚至能張口說出今年夏季哪幾個牌子出了哪系列的新品,用了什么元素,設計師是否更換,發布會進行得如何。我甚至認識了幾個時尚博主,粉絲幾百萬,我跟她們互相交換了微信,時常評價今天的時尚流。
但是有那么一瞬間,我覺得這些東西很無用。
我在20歲以前,很討厭做一個安穩的人。我覺得人生這樣短,我要轟轟烈烈的過,我要讓世人記住我,我至少要為自己而活。
轉眼我20歲了。
我至今明白一個道理,為自己而活,是一件多奢侈的事情。能為自己而活的人,一定很幸福吧。
我在初中的時候,跟同學打架,上課逃課,跟老師頂撞,穿著成熟的衣服,和成幫的狐朋狗友出入娛樂場所。
那時候我覺得那很酷。我覺得那才叫青春。我甚至嘲笑過班上的學霸,我說,你們天天學習,過的日子還有什么活頭呢。
但現在的我,開始憂慮未來,替家人的健康操心,學會心平氣和笑面迎人,不再迷戀震耳欲聾的紙醉金迷。
我可能成長得太慢了。
一年前,家人勸我學師范,甚至給我找好了學校。可我很叛逆的非要按著自己的路走,填報了現在的學校。
你說,人,一生中到底要走多少彎路呢。
我忽然想起讀小學的時候,外公還在世時,總是背我上下樓,那時候靠著他的背,就好像再不會摔倒。
成長便是,逐漸逐漸,失去一個個臂膀。
誰說過,讀書的日子最是好。
因為除了學習,什么都不用煩惱。
我直到現在才領悟到這句話的真諦。
我記得,高三的時候,我在走廊背書。
黃昏把整個走廊都照亮。我站在夕照后,望著光亮的走廊,仿佛望著我將要光亮的一生。
我忽然想起蘇軾在《定風波》中說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我很喜歡在深夜思考人生。深夜是我的賢者時間。
對過去一天所犯的錯誤進行懺悔,雖然新的一天還是會犯。我也會祈禱明天的太陽照常升起,并且對這平安給予感恩之情。
雖然我的朋友都說我這是杞人憂天。
對近在眼前的燃眉之急不及時思考,卻對長遠未來還沒發生的事進行擔憂。這是許多人的狀態。
這許多人里包括我。
我發現,人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想要改變當下生活的決心和動力會越來越小。
7歲時我們會想要為了中華崛起而讀書,想要成為科學家宇航員,改變世界拯救地球。
17歲時,我們會想要再加把勁也許就能沖上清華北大,改變自己未來的人生,去見更廣闊的世界。
27歲,我們開始猶豫如果這一次我跳槽了,會不會對我未來的仕途造成影響。
37歲我們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他們可以完成我們未實現的愿景。
47歲我們祈求身體健康。
57歲我們只想安穩過好余生。
我們只是可以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小。
退路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消逝。
每一個大人身后都是沒有退路的。
我打完這些字,天色開始微微暗下來,路燈一盞盞亮起,天空中稀稀落落掛著幾顆星。
我推開窗,晚風很涼。
我想我已做好準備,迎接我,
很長,很長的一生。
我今年20歲。
我是一個勇敢的,沒有退路的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