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情做久后會有兩種前進方向,一是更加有勁頭去追逐,二是被迫接受。說白了無非就是被迫和自動。
這個世界,老師不是你的原動力,是父母。執(zhí)行力的目標決定孩子的選擇。
最近讓我感動的是一個叫錦程的孩子。記不清他連續(xù)幾天早讀打卡了,反正從我注意他開始,沒有間斷過。這樣的堅持怕很少有人做到。而這背后,是孩子和媽媽的共同合作。
記憶里有一次是孩子父親打卡。我不知道緣由,卻明白媽媽有事情也要叫爸爸監(jiān)督完成任務。
世間,有很多人特別睿智,可我看重的是孩子和母親身上的味道:那種一直堅持一直堅持的樂此不疲。
今天聽姐的兒子說,人這一生,最怕大學放棄。誰在大學堅持下來,那你就是精英。姐,家里不缺錢,姐夫150萬的路虎,姐120萬的瑪莎拉蒂,兒子四十萬的代步小車,別墅兩套……可他兒子成為去年福建地區(qū)的十佳畢業(yè)生,成了中科院的保送生,獎金20萬。我問他的成功秘訣,他說中小學被迫,高中后歡喜,慢慢就自律了。
我聽懂了,還是一個堅持!
從開始姐的督促到后來的放手,都是一直堅持在發(fā)光。
這個世界,智商差別不會很大,差的怕是堅持到底。
錦程,如果一直堅持,真會是萬里江山都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