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有個人一輩子的心愿就是得到一個綠色的釣魚工具箱,直到他死的時候都沒有實現(xiàn)。上帝可憐他,臨終送他了個綠色的釣魚工具箱。他卻悲哀的看著工具箱嘆了口氣說:“還是不夠綠。”
這是匈牙利作家馬洛伊·山多爾在《偽裝成獨白的愛情》中講訴的一個小故事,也是一個小寓言。《偽裝成獨白的愛情》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叫《真愛》,是通過一對夫婦各自的獨白來闡述失敗的婚姻和愛情。第二部分叫《尤迪特和尾聲》,通過一對情侶的獨白來講訴戰(zhàn)爭中的愛情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社會巨變。其中第二段故事是第一段故事的續(xù),在四十年后才補上的結(jié)尾。個人更喜歡第一部分,至少在《真愛》這個部分還有著愛情,《尤迪特和尾聲》中,不過是兩個生活在底層的人如何往上掙扎以及戰(zhàn)爭帶來的災(zāi)難和變化。
愛一個人是要如何去愛?用自己的全身心去愛嗎?因為怕失去,所以就要賭上一切,忍受一切,等待一切?如果最后什么都沒有得到又該如何是好?這是《真愛》的第一篇的主題。
女主是個來自于市民階層的女人,她學(xué)習(xí)著所有貴族的禮儀,讓自己完美的無懈可擊,她用生命去愛著自己的丈夫。結(jié)局卻是抵不過另一個女人饒有心機的一句“HOLLE”。曾經(jīng)對她而言,愛情就是一切,她為了丈夫可以做出一切。可是他的丈夫卻覺得她“還不夠綠”。她的丈夫要求她不那么愛自己,她的丈夫要求她有和自己一樣的眼光,要求她自動彌補出身帶來的差距,她的丈夫總是要求她這樣那樣。不是通過言語,而是通過格外客氣的談話,客氣的以禮相待,客氣的不像是相愛的人。她很痛苦,但她不想因為自己的痛苦給丈夫帶來煩惱。一方面她繼續(xù)扮演完美妻子的角色,一方面她壓抑著自己的痛苦。直到最終日的來臨。
作者的心是偏向于這個敏感細(xì)膩又正直善良的女主的,所以讓她遠離了之后殘酷的戰(zhàn)爭,像一朵永遠盛開的鮮花一樣留在了那個依舊華美的時刻。而她的痛苦卻是深入骨髓的,她陷入了一場骯臟的陰謀。在她習(xí)慣性地坐在原來兩個人經(jīng)常約會的地方,看著他用著自己送的錢包給別的女人買原來他絕對不去買的橘子蜜餞時,她已經(jīng)平靜的心再次流下了眼淚。她不是個脆弱的女人,她說開始時確實無法釋懷,呼吸都帶著連心的疼痛,而后有那么一天,突然醒來時發(fā)現(xiàn)這一切已經(jīng)不重要了。雖然還愛著他,但已經(jīng)不重要了。
是啊,不重要了。她開始自己的生活,到處去旅游,優(yōu)雅的和朋友吃著甜點,坐在舒適的甜品店里望著窗外。不去糾纏他,再也不用去等待一個結(jié)果,處心積慮的去討好他。過自己,但不代表不愛他。
寫到這里突然想到一個法國電影《被愛的人》,里面有句很經(jīng)典的話“沒有你我也能活下去,但我卻無法活著而不愛你。”伊倫卡,也就是女主,就是如此。帶著尊嚴(yán)的愛,只剩下獨白。
第二個故事是男主彼得,由是貴族階級的他來獨白。他生活在秩序威嚴(yán)的家庭,伴隨著財富和各種束縛。他的生活起居機械而無趣,年復(fù)一年,日復(fù)一日。從小被教導(dǎo)的也是如此,他像個守護著一樣,守護著家族和看不見的規(guī)矩秩序。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因為不符合身份,而只能去做不喜歡的事情。每天該做什么都被固定好了一樣,按部就班。但在內(nèi)心,他極為想要逃離這些,所有的一切讓他喘不過氣,讓他有著無法解脫的孤獨。
看似完美的身份和家庭,是他最大的困境。父母間沒有愛的婚姻也對他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因此他才會去對與這個家庭,與自己身份完全格格不入的女仆尤迪特產(chǎn)生興趣。是的,尤迪特是他的真愛,但是并沒有那么愛,并不是唯一的愛。尤迪特對他而言是另一種生活,另一個世界,和妻子伊倫卡所在的階層完全不同。他也愛伊倫卡,卻瞧不起她所在階層的共性,也就是市民階層總希望可以成為貴族階層。而伊倫卡的完美更讓他無法適應(yīng),好像自己永遠逃不出這個邊框一樣。但對于他而言,伊倫卡是唯一的妻子。
都說對男人而言得不到的是最美的,尤迪特正是利用了這點布下了陰險的陷阱,成功趕走了伊倫卡,得到了她想要的財富。是的,財富。她不愛彼得,只愛錢。而彼得卻認(rèn)為她是自己的一生摯愛,可以放棄一切的愛。最終,他是放棄了一切,包括尤迪特。因為對尤迪特而言,他“還不夠綠”。他的財富無法滿足她的胃口,他能給的她都感受不到滿足。最終彼得放棄了,因為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真愛一直在欺騙自己。他無法忍受這些。
愛自己的離開了自己,自己愛的被自己親手趕走。他的獨白是悲傷的,在好不容易有勇氣去爭取后卻發(fā)現(xiàn)對方是個無底洞,而自己永遠都“不夠綠“。
第三個故事是尤迪特的自白,其實很不喜歡這個有心計的女仆。她向往并仇恨著富人的生活,處心積慮的要挖走彼得的財富來填補自己多年的貧窮。甚至能夠從彼得父母的墓上扣錢。她算計著自己能夠得到的所有東西,算計著怎樣以最小的代價去換取最多的東西。最終一切玩笑似得被戰(zhàn)爭打回了原型。窮盡半生她想要的只是過上富人的生活,擁有財富。彼得對她而言是財富和身份的象征,因此她才那么想得到彼得。得到后卻發(fā)現(xiàn)自己的胃口永遠得不到滿足。最貴的衣服,最貴的首飾,被叫成尊貴的夫人都不能滿足她那顆受過苦的心。
她苦心學(xué)著,夸張扮演著貴族太太的角色,想讓自己完全脫離出身。對她而言所有的一切都“不夠綠”。她想要更“綠的”,但戰(zhàn)爭來了,一切被毀了。
如果說彼得是她物質(zhì)的源泉,那么作家澆筑她心靈的饑渴。她對物質(zhì)的渴望來自于出身社會底層的貧窮所帶來的饑渴,永遠填充不滿,因為她的心是無底洞。而這時,作家出現(xiàn)了,他富有智慧。作家拉扎爾曾是彼得摯友,他的人生見證人,也是作家馬洛伊自己的化身。他困在自己的名聲和書中,當(dāng)有一天轟炸來臨,所有的書毀于一旦,他卻放松的呼了口氣,好像擺脫了個沉重的包袱。對沒有文化和內(nèi)涵的尤迪特而言,這一切是多么新鮮。終于,她學(xué)會了另一種思考方式。
我不認(rèn)為尤迪特愛過這兩個人中的任何一個,她也不愛鼓手,她只愛自己。
第四個故事就是尾聲,由尤迪特最后一個情人鼓手?jǐn)⑹觥K莫毎资墙淮鷳?zhàn)后社會的變化以及所有人的結(jié)局。戰(zhàn)爭將原來的生活完全顛覆,所有的一切重新洗牌。這也許就是最好的結(jié)局了。
“還是不夠綠”
得到的永遠不滿足。
在愛的世界里或許也是如此,付出的無休止投入,只因?qū)Ψ接X得還不夠。得到的永遠覺得對方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這樣循環(huán)著,相互折磨著。直到突然發(fā)現(xiàn)這一切并不重要。
在戰(zhàn)爭面前并不重要,在秩序面前并不重要,在社會規(guī)則面前并不重要,在變化面前并不重要,在生死面前都不重要。
愛情不過是一場獨白,每個人只知道自己的部分和猜測。但僅僅這些卻永遠都“不夠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