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貓
昨晚嘴饞,去了家附近的一間餐廳吃蓋澆飯。餐廳很奇怪,進門處堆滿了油炸的點心面食,另一邊是巨大的廚具機器,窄得只能供客人側身才行的道道,擺了一張收錢的大桌子和一張壓根不屑看你的收銀臉。
進到里間更奇怪,紅衣制服的服務生們大模大樣占了正中大圓餐桌歡樂地剝蔥蒜、擇青菜,餐廳唯一的包廂里也是他們的伙伴半掩著門聲音響亮地聊大天,吃飯的客人,三三兩兩委屈在墻角窗前的小桌子上安靜地咀嚼,沒人提意見,像是擠在鐵盒里的沙丁魚望見刺身盤里的三文魚,有種奇怪的同頻沉默,不見掙扎。
我去這么奇怪的餐廳,是因為曾有一次無意中在那里吃到一盤蓋澆飯,澆頭是回鍋肉,香得沒著沒落,于是時不時地想它。昨晚再嘗,模樣依舊,入口卻油膩齁咸,記憶破滅。
并不是廚師換了人,也不是食材沒往日新鮮,其實是我早已忘卻了當時的心情和味道,但自以為記得清楚、按圖索驥,于是失望。
不知你們怎樣,忘卻是我的特長。比如前幾天讓我咬牙切齒、痛入骨髓的老賴開車逆行撞傷老人拒不賠償事件,看到老人的兒子微博上那句“今天,我沒爸爸了。”自己熱淚盈眶,胸中萬言難書,可是僅僅不過幾天時間,即使再想起,卻像隔了三層毛玻璃,只剩下些影影綽綽,完全找不回當時的凜然和熱血。
忘卻是輪回中的無常鐵律,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所有那些自認為永遠不會忘的深刻,比如初戀,比如親人離去,比如無數個血液沸騰的時間節點,卻一日日眼見得都如康橋上揮著的衣袖,最終均變成后背的紋身,唯有被搓澡工喝一聲贊,才依稀想起曾有的勇敢和祈愿。
然而,我是不甘心的,“三歲時嘗過的那些媽媽味道,終身都在尋找。”不只是蓋澆飯。”可是,我為什么要尋找呢?難道不就是因為那些自以為難忘的味道,一定會輕易忘記嗎?
我的痛苦,也來源于此。當下再多的美好,我非要一一自殘式的比較,然后拿早已面目全非的過去經驗和虛無縹緲的未來幻想否定現在。所以,也許不是昨晚的蓋澆飯味道變節,而是我無法明白,從來沒有完全一致的體驗,3D打印機也不過是滿足執念的重塑,美好永遠不可能被COPY。
這就是無明吧,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當作如是觀。”忘卻,不是主觀行為,而是世界本相。所有的往昔重現,都不過是生理缺陷造成的幻覺,所有的未來美好,也一定是主觀YY。眼前的種種,看似是過去的延續,其實不過是“洋畫片”匣子和走馬燈,非要找回曾經的XXX是無法實現的執念,注定痛苦。
為什么非要找回三歲前的味道呢?當下的這碗蓋澆飯,如果我不非要拿早已失真的記憶去比較,未必不能吃出新的好滋味。同理,未來的每一秒鐘,每一分鐘,每一天,每一年,我都是一個全新的我,不瞻前顧后,專注品嘗當下,生命于我,將不再是“找不同”的游戲。
今天是老貓46歲的生日,想明白這一點,是我給自己的禮物。
用蘋果手機的老鐵打賞用下面這個
公眾號:老貓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