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喜歡讀書。曾聽一個愛書的同事說,他家裝修時在書房裝了一整面的書柜,能裝很多書。從此,一整面墻的書柜和書,就成了我的夢想,直到我裝了新房子,終于如愿了。
我喜歡書單,都是好書啊,抄了一個又一個書單,我喜歡買書,買了一本又一本,終于被家人叫停了:看完書柜里的書再買吧。我承認,我基本只買不讀。
我真正開始讀書,其實只是最近兩年的事。2016年我開始癡迷于手帳,開始只是覺得生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總得留下點什么吧。沒想到,后來卻一步一步,走上了一條讀書的不歸路。
第一步:手帳記錄生活
所謂手帳就是用紙和筆記錄生活中的日常,其實網上有各式各樣的手帳,非常美貌,不過我的手帳基本就是結構+文字,簡單實用。我聽到很多人對手帳不屑一顧,其實都是誤解。手帳有很多類別,有很多功能,一本好的手帳都有一套體系,絕對不是膚淺的東西。關于手帳,有這樣一句話:一本手帳,搞定生活的無限可能性。我深以為然。我自己總結手帳可以:讓生活有序,讓想法落地,讓夢想飛翔。
推薦書單:《神奇手帳》、《子彈筆記術》、《最強手帳改造術》
第二步:復盤反思
在閱讀了大量的手帳相關書籍后,我發現,手帳其實就是一個自我管理的工具。我對自我管理非常感興趣,開始閱讀大量的自我管理方面的書籍。
我發現在計劃、執行、復盤的閉環過程中,復盤非常重要,但往往被忽視。沒有復盤,或者復盤不到位,很容易變成“假裝很努力”的那個人:計劃了很多,也做了很多,卻依然沒有什么改變。
能夠講透復盤反思的書是不多的,我只推薦一本,成甲的《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
第三步:如何讀書
在讀書方面我要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讀過就忘,讀了就等于沒讀,二是什么都想讀,結果東讀一本西讀一本,效果很差。我通過讀書找到高效做好讀書筆記的方法,把一本書濃縮到幾頁筆記中,成功解決了這個“把書讀薄”的問題,然后建立了我自己的讀書體系,將讀書計劃、讀書過程、讀后分享等全過程進行管理,現在再也不會不知道看什么書了。
推薦書單: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艾德勒的《如何閱讀一本書》。
第四步:知識管理
讀書是為了獲取知識,什么是知識?只有能夠改變自己行動的信息才是知識。古語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指的就是讀死書、死讀書的人。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自己的行動,讀來又有何用呢?
成甲在《好好學習--個人知識管理精進指南》里將少數能夠給我們帶來關鍵影響的知識叫做臨界知識,并提出了如何找到臨界知識并把它應用到生活中的方法。為此,我建立自己的知識庫,開始系統性地積累自己的知識。
最近,我看《窮查理寶典》,芒格的普世智慧與成甲提出的臨界知識有相似之處,但芒格提出的多維思維模型更加完整、科學,不僅如此,芒格還有一整套思考問題的流程和方法,其嚴謹、客觀、誠實的治學態度,讓人嘆為觀止。
一步步走來,一路風景無限。越讀書,越覺得自己的淺薄。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在這世界讀書日,向那些影響我們一生的人和書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