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想我第一次碰上他的時候,該是高中時候看到的那句“凌晨四點鐘,看到海棠花未眠。”
當時未有多想,本以為是多么平白無奇的句子。可誰都能想到,在未來的幾年里,我一直在圍著他打轉。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一個眾人皆知的名字。但大部分人都只限于他諾貝爾文學獎的名頭,或者是他了結生命的方式。無論是哪一種,都的確令世界震驚、世人嘩然。
他不是我最早了解的日本作家,我最早了解的是三島由紀夫,是他的弟子。當時捧著一本《金閣寺》而沾沾自喜,如同發現了新大陸,竟然有人能把生與死寫得如此含蓄動人。一時墜落在無邊的深淵里。當時在想,世上還能有誰有如此本事,把日本的物哀寫得如此純粹澄明。
后來發現川端才是日本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寫《源氏物語》的紫式部暫且不說,一來時代離得太遠,二來我理解能力還沒到那程度。但川端在戰后涌現的那些多作家中,在我看來,的確是最優秀的,也是最值得嗎這個獎的。
我初讀的是他的《雪國》,第一遍讀下來,腦子里一片漿糊,只知道文字還算優美,對其中講的什么內容,卻理不太清。于是讀了第二遍,第三遍,直到把所有的時間關系、人物關系弄懂之后才深知此書之精妙。其精妙之處在于能將人物的性格與心理通過細微的描寫而直指人心。渡邊淳一是我認為最為了解男性心理的一個作家。而川端康成雖未表現出那樣入木三分的刻畫,但其在男女之間的情感把握方面拿捏得恰如其分,而且越讀體會越深。有時候不知不覺就把自己當成了書中主人公島村。在書里也是,在現實中也是,竟像著了魔一樣。還記得還上學那會,乘著綠皮火車去看望幾百公里外的摯友,上車后竟下起了鵝毛大雪。中途一個女孩上了車,扎了馬尾坐我前面。我從車窗隱隱約約瞧見她反射過來的側臉,直到進了隧道,窗外暗下來才真正回憶起雪國里的畫面來。正因為此,到現在我都模糊地記著那女孩的側臉。
說到川端,不得不說他的成名作《伊豆的舞女》,小舞女的溫柔淘氣,以至于讓主人公“我”念念不忘,是旅行中迎面而來的一股清泉,也難怪最后躺在船上任由眼淚涌出。這部作品給人的是這樣清新的感動多一點。一種互生情愫的曖昧,把整本書都溫暖了。
后來也看了他的名作《古都》和《千鶴》。有人覺得千鶴里這樣的不倫之戀為人不齒,是川端老年墮落的表現。關于這方面,書中川端已經表達得很隱晦,沒有直接的描寫,而是通過周圍環境變化來暗喻所發生的事,這倒也從側面襯托出川端的手法高超。再說不倫,文學這東西,恰恰就是把無法做到的一些事一些心理,通過文字而加以描述,得以表達。常常說的代入感就是這樣來的吧!古都則更注重表現京都的人、京都的景、京都的物、京都的歷史和京都的故事。雙胞胎中無論哪一個都很討喜,很可愛。
我也是因為他而喜歡上日本文化,最后畢業之初進了一家日企,雖然時間呆得不長,但多多少少也了解了日本人的一些特性。比如認真,我想從《雪國》增刪修改幾十載就可以看出,現在很流行“匠人”這個詞,這個詞用在川端身上,一點也沒有含糊。
前幾年的時候,看到日本那邊有發現了關于他的珍貴的資料,是一段他在家附近踱步的視頻,老爺子叼著煙,穿著和服,悠然地漫步。當時看了很受感動,老爺子現在要是還在的話就好了,不禁生出了這樣的體會。
現今還存在著一大遺憾,沒能好好讀一讀川端的原版,想必比翻譯過來的中文版更加耐人尋味。還想著以后要是有機會,也去訪一訪川端的足跡,看看他眼中的那些景那些物是不是依舊那樣生動。
也希望能和現今還喜歡他的人一起交流交流,想必大家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