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的學說一開始并不被理解和接受,并且,有的批評他的學說,是僅僅關注一些主觀意念的活動。其實這是沒有明白王陽明,他很注重實踐,倡導人們要做到知行合一。學習這個學說,首先不要陷入唯心主義的漩渦,我們應該好好的學習其中的可取之處,從內心出發,追求真理,做到內外一致,不要說一套,做一套,通過在實踐中獲得真知,在自我修行中,把自己的心境凈化,讓本心自然流露出來。有時候我們靜不下來,刻意去求得內心的安靜,更是讓自己煩躁,是因為我們的這個靜是帶有私欲的,靜是本體,本體是大公無私的,真正的靜是無私欲的。這里面強調的靜,不是不去聽不去看,而是真正的內心不去流動,有點真正的坐懷不亂的意思,怪不得王陽明的軍事也很厲害,他的靜,是真正的靜,在大敵當前,仍然能夠冷靜的分析,找出最好的戰機。王陽明反對一味的追求靜做,提倡在事情上磨練做功夫,實地用功,在通過日常事務去體認良知。做到知行合一,心靈上的那種真正的寧靜,是一種境界。王陽明無論在本體方面,還是功夫方面,都是反對有內外的,我們最好的功夫就是致良知,好的便堅持下來,不好的,就馬上改正。慢慢地,在不斷的實踐中,存天理,最后知行合一,我們都是平等的,一般的人,只要能夠摒除物欲,使良知顯現,都可以成為圣人,不分高低貴賤。人胸中各有一個圣人,是一種人性平等的思想,大大提高了人的主體意識和自尊心,更加堅定了人都是可以成為圣賢的信心。我們的良知本來就有,就僅僅是被一些私欲蒙蔽,我們應該下功夫,尋求自己的良知。我們做人應該謙虛,對待別人要寬容,這樣才有利于我們的成長。王倡導我們在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致良知,在事上磨,而不是坐著空想,這個就是說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唄,我們得到了真理的認識,還要再回歸到實踐中,指導自己的生活。王一直堅持人人平等的觀念,這有利于激發人們努力學習圣學的信心。
第二十三天,傳習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導讀: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