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一年能生產多少部電影?恐怕這是一個很難準確統計的數據。據說單好萊塢就有1200多家電影公司,迄今為止至少已生產4萬多部電影。在浩如煙海的電影世界里,絕大多數影片不過是浮光一現,很快被人們遺忘。但也有一些影片卻歷久彌新,成為“經典”。《楚門的世界》就是這樣的經典之作。
《楚門的世界》是派拉蒙影業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電影。由彼得·威爾執導,金·凱瑞、勞拉·琳妮、諾亞·艾默里奇、艾德·哈里斯等聯袂主演。該片于1998年6月1日在美國上映。影片中楚門是一檔熱門肥皂劇的主人公,他身邊的所有事情都是虛假的,他的親人和朋友全都是演員,但他本人對此一無所知。最終楚門不惜一切代價走出了這個虛擬的世界 。1999年,該片獲得了第71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金·凱瑞憑借此片獲得了第56屆美國金球獎最佳男主角獎。
經典的作品往往會有許多種不同的詮釋,因為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意義與價值。《楚門的世界》到底在告訴我們什么?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說,這是一部激勵人心、發人深省的黑色喜劇,楚門便是那個敢于與命運抗爭的勇士;有人說,這是一則荒誕無稽的人生寓言,那個巨大的影棚(桃源島)便是一個隱喻,每個人都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也有人說,影片有力地批判了“媒體萬能”的價值觀,用類似“烏托邦”的虛擬的完美世界寓意著“籠中鳥”式的生存悲哀。
應該說,這些說法都很有說服力。
不過,特別讓我感興趣的還是楚門為什么要逃離?
“我不需要完美的生活,但要真實;我不需要大量的財富,但要快樂。”也許這句話可以成為上面問題的答案。
楚門的名字,我想應當來自“Ture man"。那個電視節目便是史上最大的“真人秀”。“這節目沒有劇本、沒有提示卡。未必是杰作,但如假包換。是一個人一生的真實記錄。”這便是這個節目最大的賣點。雖然楚門的母親、父親、妻子、情人以及同事、路人都是演員裝扮而成,但是楚門的世界可以說是假的,楚門本人卻半點不假。這就是這個電視節目的邏輯起點,真人秀的導演——“創造者”克里斯托夫所營造的就是這樣一種“虛假的真實”。
楚門就出生在直播現場,三十年來他一直生活在這種虛假的真實之中。他是“桃源島”這座小城里的一家保險公司的經紀人,他看上去似乎過著與常人完全相同的生活,但他卻不知道生活中的每一秒鐘都有上千部攝像機在對著他,每時每刻全世界都在注視著他,更不知道身邊包括妻子和朋友在內的所有人都是《楚門的世界》的演員。雖然感覺到每個人似乎都很注意他,而且從小到大所做的每一件事卻都有著一些意想不到的戲劇性的效果,但這些都沒有使這位天性淳樸的小伙子太過于在意。可節目的制作組由于一時的疏忽,竟讓在楚門小時候因他而“死”的“父親”再次露面,“父親”立即被工作人員帶走,直到楚門悲痛萬分開始懷疑后他們編織了一個完美的謊言讓他們“父子”相見,從而達到他們滿意的效果。然而這一切卻使一位既是《楚門的世界》的忠實觀眾又是該節目群眾演員的年輕姑娘瑪麗十分同情楚門,她給了楚門一些善意的暗示,使他不得不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漸漸地楚門發現他工作的公司每一個人都在他出現后才開始真正的工作,他家附近的路上每天都有相同的人和車在反復來往,更讓他不敢相信的是,自稱是醫生并每天都去醫院工作的妻子竟不是醫生。楚門開始懷疑他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包括他妻子、朋友、父親等所有的人都在騙他。此刻他才認識到自己生活的世界其實是一種“真實的虛假”。
于是,他決定“逃離”!
仔細分析楚門的"逃離“,或者說抗爭,大概緣于以下幾種心理:
- 我看“穿”了這個世界。這是對虛假的厭惡。就像他所說的“Was anything real?(還有什么是真實的么?)”如果一切的美好都只是建立在虛假之上,這所謂的美好也一定是令人討厭的。“真”是“美”的基石。
- 我不要被安排的人生。當楚門發現自己身邊的一切都是他人事先安排時,他一定不只是有被愚弄的憤怒,還會有不寒而栗的恐懼。“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里”,總不是一種美好的體驗。沒有人喜歡被別人操縱的人生。對命運的把控感,會給人帶來極大的快樂與滿足。
-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三十年來,楚門一直生活在這個孤島上,對于外面世界他有著渴望。他希望能夠到裴濟島去,可是卻碰到各種各樣的阻礙:父親因他而被淹死,使他對船有著極度的恐懼;坐飛機卻被告知飛機可能會遭雷擊。雖然是一次次地失敗,但那顆渴望的種子卻早已埋進了心里。
如果要把上面的三種心理按程度由強到弱分個次序的話,哪個應當排在第一位呢?我覺得理所應當是“我不要被安排的人生。”
“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來”,唯有如此才能實現對自我價值的確認。
說實話,觀看這部電影,我沒有把桃源島的“創造者”克里斯托夫當作一個反派人物來看。所以有人對他“唯利是圖、踐踏人性”的本質揭露,我是持保留態度的。實際上“創造者”的說法,不由人不想起“造物主”,想起上帝,想起佛祖。“我佛慈悲”,克里斯托夫對于楚門有沒有懷著慈愛之心呢?我的答案是:有。
我們來看看在楚門決定離開時,克里斯托夫的勸告:“聽我的忠告,外面的世界跟我給你的世界一樣的虛假,有一樣的謊言,一樣的欺詐。但在我的世界你什么也不用怕,我比你更清楚你自己。”“你害怕,所以你不能走,楚門不要緊,我明白。我看了你的一生,你出生時我在看你;你學走路時,我在看你;你入學,我在看你;還有你掉第一顆牙齒那一幕。你不能離開,楚門你屬于這里,跟我一起吧。……回答我,說句話。……說話!”
如果你說這是欺騙,是害怕楚門的離開使他的事業受損。那再讓我們看看他的動作與表情。動作與表情往往更能暴露一個人的內心。
從慈愛的眼神里,從影片中至少三次出現的克里斯托夫深情撫摸屏幕上的楚門的畫面里,我想我們讀到的是一種類似父親對兒子的情愫。
當然,你也許會反對這樣的說法,因為在楚門坐船逃離的時候,為了阻止他,這位克里斯托夫甚至不惜通過人工造浪的方式,使得海面上波濤滾滾,險些要了楚門的性命,世界上有如此狠心的父親嗎?但是,如果你注意做出這些決定時克里斯托夫臉上的表情,你也許就會理解,因為那臉上不是猙獰,而是寫滿了痛苦。這是一個父親對違反了規定的兒子的嚴厲懲罰。
如果你同意了我這樣的說法,那我們就還需要修正我們前面對楚門逃離心理的分析了,因為在這種“被安排的人生“里“恐懼”的因素消解了。顯然在這里楚門是最安全的,這是慈愛的父親為兒子所作的幸福人生規劃。我們有理由相信,楚門將一直生活在這樣安全的環境里,他的愿望可以輕易得到滿足,他的煩惱也會有人戲劇性地幫他驅除。他的生活會有波瀾,但那只不過是為了增加些趣味,他完全可以擁有許多的“小確幸”。
然而,楚門還是選擇了離開。
他深深地一鞠躬,然后說:“假如再也碰不到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然后從容地走向身后那扇通往外面的門。
我們注意到,那扇門后一團漆黑,那是一個不可預知的世界。在那個世界里一定會有許多困難,也會有許多艱辛。但那又有什么呢?
起碼我知道,那是一個真實的世界。我將擁有一個屬于我自己的,而非別人安排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