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個招式,培養無敵的學習能力

我們的學習能力如何?就拿英語學習這一項來檢驗下學習能力,經過十多年的學校學習之后,我們對于英語大部分都產生了一種恐懼心理,因為學了十多年什么也沒學會。導致的后果是,出去旅游問個路都不知道怎么張口。

英語學習可以說是驗證了大面積學習失敗的典型案例,我們可以經常拿這個事情來反思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就是這里面的失敗者之一。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要不斷的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不斷的踐行總結的經驗。我們通過英語學習失敗的教訓來反思下如何培養自己無敵的學習能力。

1、找到足夠強大的動力讓自己能夠搞定這個技能。

每個人都有一顆向好之心,都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變得更好,對于自己都有期待。然而一到現實中,就遲遲不能開始,可以說是很多人“想學”了一輩子,而不是真正的學了一輩子。問題出在哪里?就是沒有找到足夠強大的動力支持自己一直做下去。

例如很多人都覺得自己寫的字不好看,想把字練好,然而轉念一想,現代社會大部分時候都是用電腦書寫的,好似也沒必要練字吧。

例如很多人上學時代就知道要把英語學好,因為這是世界通用語言,然而到了現在卻依然說不出一句完整的話,很多人是這么安慰自己的,中國越來越強大,未來的世界語言會是中文,而且現在翻譯軟件這么發達,我好似也沒必要費心費力的去學英語。

話說上面這些想法都是我曾經有過的,所以對于練好字和學好英語都是處在偶爾想一想,然而卻遲遲沒有行動。

一直到2016年,我下定決心開始練字和學英語,因為我找到了強大的動力,即我要實現80歲時能夠在臺上用英語講課,而且能夠做出視覺化呈現的課程效果,那么我就必須要有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寫出好看的字,如果實現不了,那真的是終生遺憾,所以必須從現在起開始行動。

你為你要做的事情能夠找到什么樣的動力呢?

2、找到做這件事情需要的最少必要知識,反復問自己:這事兒最關鍵的地方在哪里?

例如學英語,我們從小到大被灌輸的就是要背單詞,然而背了那么多年依舊沒什么效果,這就證明了學英語的關鍵點不是背大量的單詞。同樣,學英語的關鍵點也不是語法,因為現實中很多美國人說話都沒有遵從嚴格的語法結構。

那學英語最關鍵的地方在哪里呢?最關鍵的是我們得找地方使用這些英語,因為那么多年學校學習的英語就是為了考試,而不是為了實際來用。

3、馬上開始運用,馬上開始踐行。

當找到一項技能最關鍵的地方之后,就是開始運用,例如英語,那就直接讀英文原版書,不到不懂的單詞就查閱,遇到有講英語的場合就開始講,哪怕是一個單詞一個單詞的往外蹦都要馬上開始講。

有很多人總是抱怨說自己執行力不夠,其實還是因為沒有想明白為什么要做這件事情,只要想明白之后,一定會馬上開始的。

4、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學會,相信自己一定會通過踐行而進步。

剛開始學習一項技能一定是笨拙的,而且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看不到任何的效果,這時候就會出現懷疑自己的心理。

如果你自己都不相信自己,那么還有誰能相信你呢。

如果一項技能已經被很多人掌握,那就證明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那么就只用秉持“但行好事莫問前程”的心態。

只要在正確的方向上前進,一定會有進步,只不過是需要時間。

5、通過記錄,量化自己的刻意練習進程。

記錄是一種非常的復盤方式,讓自己隨時看到自己的進程。文化人類學家在研究了古今中外的神話故事之后,發現了一個共同的情節,即當妖魔鬼怪出來的時候,只要你能夠叫出它的名字,它的魔力立馬喪失一大半,把這種現象可以稱為:看見即是降服。

當我們把自己的練習進程記錄下來,自己可以看見進步或者經驗,那么這項技能也基本上被自己降服了。

6、不斷總結,不斷整理,不斷讓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腦子里有清晰的組織與關聯。

單個的知識可以比作是磚頭,只有磚頭與磚頭之間連接才能蓋成一棟房子,如果不做連接,那么存的所謂的知識越多越麻煩,因為大腦里全是散落的磚頭,豈不成了垃圾場。

知識之間的組織與關聯就是大家常說的“融會貫通”,這不會是自然而然發生,而是一定是讓自己的大腦處于思考狀態。

7、絕對不能跟笨蛋斗氣,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和時間。

當你開始向前奔跑的時候,一定會有一些笨蛋跑過來給你講一些風涼話,這時候什么都不需要給他們解釋或者辯解,抓緊一切時間繼續踐行,讓自己趕快成長,最終遠離那些笨蛋。

什么樣的人最無敵?勇敢的去學自己想學的東西,并且有耐心去練好。什么樣的人最幸福?想學的東西都能學會。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