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美食公眾號做得好的,看樣子整天到處吃香喝辣,好不快活;而做的差一點的,有時連湯都喝不上。那么新手做美食公眾號會遇到什么問題呢:
1、沒有流量?????
2、沒有入手方向??????
3、漲粉難?????
4、變現難
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1、公眾號剛起步,沒有粉絲基數。其他公眾號轉型,原有粉絲保留率和轉化率不高
2、沒有明確自己作美食公眾號的方向,是做本地還是旅游的,不知道該從哪里入手。
3、沒有高于同行的內容價值輸出。
4、沒有變現的思路,渠道和方法。
為此我就關于這些問題來散發一下我的思路和想法,試著解決問題。
首先是定位
有些人剛開始運營公眾號,就先給公眾號進行定位,以便在發展的過程中定向的吸引精準粉,而有些人是不管公眾號粉絲性質如何,首先是先把粉絲搞起來,再進行后期轉化。
這兩者有不同的優勢和劣勢,前者優先定位的優勢是粉絲較為精準,無需過多的轉化,劣勢也比較明顯,就是前期漲粉發展慢。
后者公眾號優勢是漲粉快,劣勢也很明顯,那就是后期粉絲轉化率的問題。
我比較傾向于前者。
既然是已經定位了美食公眾號,那我就往這方面去研究。大部分人是做本地美食號起步的,而且成本少,地域操作性比較強,我就著重講一下本地美食公眾號的一些想法。
前期運營
契機:
漲粉很難,在本地也有其他公眾號,如何進入其中?這時候就需要一個契機,一個事件熱點,作為你進入行業的敲門磚。
在本地的生活網上有很多類似的事件點,很受本地民眾關注,至于怎么與熱點結合,看你自己發揮。
就算沒有事件熱點也要創造熱點,有一種思維叫做偽造性間接引導,不知大家有沒有經常看到類似標題一一小孩吃了一樣東西,發燒胡言亂語一整天,醫生檢查完卻笑了…(這標題是我亂想的)。
在這里我沒有要叫大家做標題黨的意思,這是熱點轉接引導。
多樣化:
這里的多樣化是指美食內容的多樣化,不要僅局限于單一種類的美食。由于是優先漲粉,優先選擇大眾類食品,美食品種多樣化,粉絲范圍較廣。
地區性:
這里的地區性不是指外地,而是指本地的地區,建議先從身邊范圍開始向四周輻射,或者有規律的從東到西、北到南方向掃過。
這是一個地域掃蕩的過程,如果地區跳躍性太大,可能部分地區的粉絲不太會適應,要有一個地域引導的過程,也是一個線上線下結合掃粉的過程。等擴張到了全本地的范圍,再進行跳躍性選。
漲粉問題?
社群漲粉:
初期漲粉時本地居民交流群是很好的選擇,像類似生活圈,社區,都是可以的,在其中開始運營漲粉時先不要采用廣告營銷方式,可以通過分享文章來吸引傳播。
不過光是分享也不行,要留下提示,或者刻意引導他人關注自己。
校園漲粉:
做本地美食號,學生粉是不容錯過的選擇,特別是高校。外地學生來本地就讀,對本地不太熟,這時候就需要一個活動導向,特別是關于美食的活動導向。
如果能聯系到本地各大高校,并能給予他們貼近生活的本地美食引導,所能獲取的粉絲量還是不容忽視。
更別說每個學生粉都是潛在的移動裂變源,當學生畢業回家,或者去別的地方工作的時候,你能說在他們未來沒有對你的公眾號起到一個宣傳的作用?
特別是一些做旅游美食號的,更是需要如此的粉絲資源。
至于發展學生粉的方式也有很多,更多的是在于學校論壇,校區社群。還有學校周圍飲食商家的合作,他們幫我們向來店鋪消費的人推公眾號,我們幫他寫文宣傳等等,有待發掘…
活動推粉:
最直接掛鉤的就是通過新店鋪開張的宣傳活動漲粉。
一般美食店鋪新開張,都會有一系列的優惠,我們可以將各個新店鋪的優惠活動整合起來,進行外部推出,類似于優惠券轉讓,關注公眾號,推出介紹最新的一些店鋪活動內容等等。
地域類型公眾號進行活動漲粉是最快的,當有一定粉絲基礎可以跟商家進行合作搞一波活動漲一波粉絲。當粉絲有一定的的基礎后就可以進行互推,真的是不推不知道,爆粉很厲害。
自媒體矩陣:
除了自己的本地美食號。還可以在各大自媒體平臺申請賬號,隨時關注美食信息,推送公眾號美食文章,形成一個矩陣。
關注最新開張店鋪和身邊特別的店鋪,緊密與粉絲的聯系,其實很多美食號的文章靈感都是來自粉絲的提示,或者來自不起眼的新店鋪的開張。這對內容輸出是很有價值的,也能符合粉絲的興趣方向。
美食公眾號運營內容:
價值:
傳遞出怎樣的價值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中國吃貨雖多,但是如何在多如牛毛的公眾號中脫穎而出,最起碼從輸出的的價值上要達到同行以上的水平,否則,粉絲憑什么關注。
內容:
內容的輸出是一個長久而持續的過程,沒有那一個行業是藍海,都是紅海,甚至是血海。如果在內容輸出上不能做到長久規劃和持續輸出,那肯定不行。沒有什么可以取代努力這種東西。
擁有一千多萬粉絲的某讀書大號,從零到一萬粉絲用了兩個月的時間,但是從一萬到十萬整整用了兩年,目前粉絲一千多萬,每天八條高質量內容從不斷更。
沒有什么技巧能夠取代努力。知名網絡小說寫手每天更新萬字小說,連續86個月沒有一天段更。如果在內容和價值上不能端正做一個號的態度,早放棄就是少浪費時間。
每一個類型的公眾號都有其運營之道,不是內容的不同,而是方法的區別。每一個都有其細分的領域。在美食類型的公眾里分為以下幾種。
流量有一部分是從搜索過來的,當搜索美食這種帶有地域性詞匯的時候,會優先顯示本地美食。所以在進行設置公眾號定位的時候是選擇地域美食還是選擇其他類型這是首先考慮方面。
地域美食后期廣告變現主要是圍繞本地商家,而且美食類型的廣告是最不像是廣告的廣告,接受起來相對容易,但是范圍有限。
缺點就是在很多地區的美食公眾號是很難做大的,畢竟是地域美食,相對于互聯網的大圈子這地域圈子依然很小。
這類公眾號的內容比較復雜,有各種類型,是多元化運營,涉及中餐、西餐制作方法、用餐營養等各個方面,其實各種類型的美食號之間雖然沒有交集,但是大號面臨的是,經常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情況。
說白了,任何行業都是圈子,你在看別人的同時別人也在看你,盈利方法就哪幾種,一個開始做有錢賺的時候別人就開始模仿了。
如果有好的價值輸出,漲粉是非常穩定的。注意兩點,一個是價值輸出,面對這種穩定的流量必須要認真回答問題,要不就只能被埋沒。
還有就是適當的引導關注公眾號,不能光輸出不引導,價值輸出固然重要,但是引導才是漲粉的源頭。
變現問題:?
圈子就這么大可以模仿別人的漲粉變現模式,當有人在嘗試變現方式比較可觀的情況下是可以借鑒的。
店鋪推廣:
美食店推廣,這是很多人都在使用的變現方式,本地美食號的必要變現方式之一,特別是一些做大起來之后的本地公眾號,儼然成為了本地民眾的美食標桿欄,甚至一些飲食店鋪的推廣或開張都是蹭著大美食號進行的。
當然做到這一步的美食號還是很少的。不過如果作為廣告主,當店鋪進行開張時或推廣時,能想到聯系你的美食號,或者你能拿下他的推廣任務,那么錢就來了。
當然也不是說拿就拿的,對應的店鋪試吃,內容編輯,推廣對象范圍和推廣適用性還是要考慮在內,不然錢拿不到,反而砸了自己招牌。在這里我提個建議,如果該店鋪距離高校不遠,那么你懂的…
特產推廣:
作為地方文化的產物,作為本地美食公眾號也是少不了要推廣,不過麻煩的是做本地號,外地粉絲資源有限,而本地資源很多人都對特產熟悉,不太需要。
這時候依舊可以回頭考慮高校學生,特別是節假日前,或者學期假前,外地學生在回家時可能會考慮攜帶特產回家。可以自己進行推廣,自己進行銷售。
電商:
美食類的公眾號天然的和電商有很大的關系。在食品變現方面非常強勁。通過電商變現,有一篇文章《吃了66種麥片到底哪個好?》,這篇文章閱讀十萬+。套裝燕麥銷量4000+,銷售額50萬+。
明明是一個軟文卻在創造價值。本身美食類公眾號哪怕是廣告也不會讓人反感,從用戶出發以嚴謹的態度去嘗試66種麥片,這種廣告讓人接受起來不只是容易,更想買來試試。
淘寶客:
公眾號作為一個自主下單的流量池,每天分享淘寶優惠信息,作為淘客的流量池也是一種變現模式。避免群里被偷人,也能免去群維護的問題。
有一篇文章《舌尖上**也做不出的美味,原來是烤的》詳細介紹了鴨蛋這種小零食的制作過程。后加二維碼變現,銷量可觀。
課程:
知識付費的風口正勁,通過美食公眾號進行知識付費變現也是可行的,有做葡萄酒的入門課程,糕點的入門課程,在收費賺錢的同時更培養了一批高質量的粉絲。
此外還能變現的方式有很多,有待發掘考究,類似與美食公眾號的異業結合,可延伸的項目產業等等,其實都離不開我們的生活,這需要后期的發展和完善。
好了,以上就是我對美食公眾號運營的一些想法。你們不要再來問我現在美食號做得太多,還能不能做起來的問題,因為我不會回答,我會建議你認真看完我的文章再去思考這個問題。
注:不是先有了粉絲再好好經營,是沒有粉絲的情況下產生高質量的文章,持續輸出價值才是所有公眾號經營的叢林法則。
沒有做不成的公眾號,只有做不好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