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老友再見,大家在一起愉快地聊天。可是隨著話題深入,隨著談論的事情發生變化,隨著他接了一個電話,大家的表情開始變得不好了。在他起身去衛生間的時候,一位老友對我說,“你看他那個樣兒!一看就是拿腔作調,一看就是變了!這人就不能有錢!”
我記不得這是我在哪次老友聚會中的場景了,只是記得當時那位已經混出個人樣來的哥們兒接了個電話,大聲的訓斥他的員工,大抵是他的員工做了個很糟糕的策劃,然后讓他的一單生意化為泡影。在之后的談話中,在詢問下他講述了這個過程。然后他就收獲了“有架子”的評價。我記不清楚這事兒,主要還是因為有很多時候我聽到了差不多相同的話。一位朋友升職了,然后在一些場合上就開始被評價為“有架子”。當一位朋友發財了,然后就被說成是變了。
我的朋友成分很雜,有從商的,有做實業的,有做文化的,也有政府官員。我們的社交聽到這樣的話的機會也就很多了。我經常感嘆,難道你非要一個人停留在原本的狀態,這樣才是不變么?我從不輕視任何一次朋友之間的交流,因為我知道,能夠與你傾心交談哪怕只有很短的時間,這都是一次難得的接觸,因為下次必然不同,且不知道處于何時。
越是好的朋友,我們就越是會覺得他們變了。這讓我想起了《上海灘》上的丁力。許文強也好,馮敬堯也好,還有許多他的朋友或者敵人,他們都還把丁力當做想當年那個挑著擔子的癟三。可是當丁力最后得勢的時候,他開槍殺人,說出了那句“現在還你那個饅頭。”對于我們來說,時間必然帶來改變,可是我們就是不愿意改變對他人那種刻板的偏見。
前段時間見到一位做商業的朋友,讓我想起了那位被評價為“有架子”和“變了”的朋友。那位做商業的朋友曾經對我笑顏如花,曾經求我去陪他一個酒局,給他長長臉。如今,他提高了聲調跟我談廣告,準備多花些錢在我的頻率里。我沒有絲毫的不舒服,甚至我感到有些開心。如今,他的事業有了發展,他自然就不再需要像當初那樣求我去他的酒局,然后在喝多了之后對我哭訴不易。我的那位比較成功的老友也是一樣,他身價多少我不清楚,但是你不能要求他永遠停留在讀書時候那個追在你身后叫“老大”的樣子。
到底是別人變了,還是你沒有留給他人足夠的尊重?
你可能會說,你這么說不是太過勢力了么?朋友就是朋友,你看小玄子和小桂子!是啊,人家當皇上的都行,就你這個就得改了?
小桂子在鰲拜面前踢小玄子屁股了?小桂子在大臣面前與小玄子勾肩搭背了?朋友之間更是如此。我們期待不變,除了我們那份當別人大踏步邁進的時候內心的小酸楚之外,是我們還不夠成熟。我們甚至沒有準備好去重新構建這種關系,留出足夠的尊重。
你以為他在你面前去罵員工丟了幾十萬的業務是在裝X,你以為他大包大攬的跟你說有事找我是拿架子,你以為他打著腔調和你說話是變了?可是,也許這就是他真實的生活。
人人都在變,你又憑什么不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