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散騎郎、新野人庾季才對皇上蕭繹說:“去年八月丙申(六日),月亮侵犯心中星,本月丙戌(五月一日),赤氣上沖北斗星。心為天王,丙對應著楚,臣恐怕十一月間,有大兵入江陵。陛下應該留重臣鎮守江陵,早日還都建康,以避其患。假如魏虜侵逼,最多也就是丟失荊州、湘州,社稷根本,還能無慮。”蕭繹也通曉天文,知道楚地有災,嘆息說:“禍福在天,避之何益!”
華杉曰:
胡三省注:“上天警告蕭繹,是還沒有拋棄他;蕭繹不知躲避,是自棄。”
自棄之人,往往是死于舒適,因為他走不出自己的舒適區,就死在舒適區,他是拖延癥,沒有行動力。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蕭繹是死于憂患安樂二合一。
21、
六月二十七日,北齊步大汗薩將兵四萬增援涇州,南梁太尉王僧辯命侯瑱、張彪從石梁引兵協助嚴超達抵御,侯瑱、張彪遲留不進。南梁將軍尹令思率一萬余人,密謀襲擊盱眙。北齊冀州刺史段韶將兵討伐變民首領東方白額于宿預,廣陵、涇州都來告急,諸將深感憂慮。段韶說:“梁氏喪亂,國無定主,人人心懷去就之心,誰強大誰就是領袖。陳霸先等表面上與朝廷同心同德,實際上內有離心,諸君不必憂慮,我早已看透了他們!”于是留儀同三司敬顯儁(jun)等包圍宿預,自己引兵倍道兼程,直奔涇州,中途經過盱眙。尹令思想不到北齊兵突然殺到,望風退走。段韶進擊嚴超達,擊破,回軍增援廣陵,陳霸先解圍撤走。杜僧明回丹徒,侯瑱、張彪回秦郡。
南梁將領吳明徹包圍海西,守將、中山人郎基固守,箭射完了,削木桿為箭,剪紙來做箭羽。包圍了一百天,仍不能攻克,只好撤退。
華杉曰:
段韶十二個字,就把南梁政治局勢和文臣武將們的心理說完了:“國無定主,人懷去就,強者從之。”建康皇宮空著,那個已經表面上被大家承認的皇帝,自己不去住,更強化了這種國無定主的形勢。沒有定主,就人人心懷去就之心,觀望形勢,誰強大就跟誰。而其中一些野心勃勃的英雄,如陳霸先,更可能心生“彼可取而代之”之志。
大家各懷心思,首要的就是要保存實力,準備參與博弈的籌碼,誰會跟北齊死戰呢?段韶說:“吾揣之熟矣!”他們的心思我早已看透!就是這個意思。
領導力,核心是凝聚力。你時時刻刻要知道,你有沒有凝聚大家。蕭繹不知道。
22、
柔然殘余部眾向東遷徙,并且準備向南入寇,北齊主高洋率輕騎兵在金川邀擊。柔然收到消息,遠遁,營州刺史、靈丘人王峻設埋伏攻擊,俘虜其名王數十人。
23、
鄧至羌族酋長檐桁失去國柄,投奔西魏,太師宇文泰派秦州刺史宇文導將兵護送他回國復位。
24、
北齊冀州刺史段韶回師途中,走到宿預,派辯士游說東方白額,東方白額開城門,準備盟誓,段韶乘機把他生擒,斬首。
25、
秋,七月二十六日,北齊主高洋回到鄴城。
26、
西魏太師宇文泰西巡,抵達原州。
27、
八月壬辰(本月無此日),北齊任命司州牧、清河王高岳為太保,司空尉粲為司徒,太子太師侯莫陳相為司空,尚書令、平陽王高淹為錄尚書事,常山王高演為尚書令,中書令、上黨王高渙為左仆射。
28、
八月二十一日,北齊儀同三司元旭被控有罪,賜死。
八月二十三日,北齊主高洋進入晉陽。高洋還未擔任東魏宰相時,太保、錄尚書事、平原王高隆之經常侮辱他,后來高洋將要受禪,高隆之又表示反對,高洋由此懷恨在心。崔季舒進讒言說:“高隆之每次見到訴訟者,就表現出一副哀矜的樣子,以示自己做不了主,幫不上忙。”高洋把高隆之關押在尚書省。高隆之曾經與元旭飲酒,對元旭說:“與大王相交,當生死不相負。”有人將這話告密,高洋由此發怒,令壯士將高隆之痛毆一百余拳才放他走。八月二十七日,死在路上。過了很久,高洋回想起來,怒氣再生,逮捕高隆之的兒子高慧登等二十人,帶到跟前,高洋以馬鞭在馬鞍上一敲,武士揮刀,二十顆人頭同時落地,并投尸于漳水;又掘開高隆之墳墓,將尸體拖出來,將骸骨斬碎焚燒,骨灰丟棄于漳水。
29、
北齊主高洋派常山王高演、上黨王高渙、清河王高岳、平原王段韶率眾于洛陽西南筑伐惡城、新城、嚴城、河南城。九月,高洋巡視四城,想要以自己為誘餌吸引西魏出師,魏師不出,高洋于是前往晉陽。
30、
西魏宇文泰命侍中崔猷將通往漢中的道路開鑿為雙車道。
31、
南梁皇帝蕭繹喜好玄談,九月八日,在龍光殿講《老子》。
華杉曰:
皇帝講佛老,那是不可救藥。蕭衍還能理解,他畢竟是天下太平幾十年,又七老八十的年紀,修佛是正常現象,只是他應該退位,以太上皇身份去修佛。蕭繹就不可理喻了,天下未定,群敵環伺,要講也該講《孫子兵法》,講儒家經典,講什么道德經呢?
身為皇帝,是世俗領袖,只能講俗世,不可講玄談。更何況這人人都在摩拳擦掌的時候,只有蕭繹在講經等死。
32、
曲江侯蕭勃遷居始興,王琳派副將孫瑒先行占據番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