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
當我們進入一個陌生的領域或是從事一件自己以前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的時候,我們往往會在開局階段遭遇挫折和失敗的頑強阻擊。而此時,無論是周圍的朋友、同事還是自己,總會不禁感嘆「萬事開頭難」。
其實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我一直都認為萬事開頭并不難,很多時候還很容易。例如我們在學習英語時,首先要從26個英文字母學起、在學習日語時,要先學習五十音圖等等。這些內容學起來并沒有什么難度,多讀幾遍便可輕松背下。
由淺至深、先易后難,是我們在學習新事物時的一種普遍規律。對此,相信大多數人并沒有異議。那為何我們還總要說萬事開頭難,而這「難」又究竟難在哪兒?
對此,我認為「難」點主要集中在兩方面:
1、行動「難」
當我們在腦海里剛形成想要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意念時,還沒等實際去做,這意念便像插上了翅膀一般飛的無影無蹤了。這主要是因為新事物在充滿著誘惑的同時也存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即失敗的可能性。我們沒有人喜歡失敗,更沒有人想要失敗。所以,在行動之前我們的內心便展開了一場戰役,一場成功與失敗、保守與冒險的激戰。如果此時這件事與我們的工作并非有所關聯抑或是并不會給我們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那么此時「放棄」便成為了很多人心目中的最佳選擇。
很多人會認為,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做一件自己都不知道最后能否做好的事情,倒不如將時間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反倒輕松愉快一些。所以盡管我們的腦海中時常會閃現這樣那樣的想法,很多時候我們也非常想去把這些想法轉換成事實,但結果大多是不了了之,曇花一現便就此打住。
2、堅持「難」
思前想后好不容易下定決心開始行動,卻很快地撞上了南墻,發現事情遠比自己當初想象的困難得多,于是一開始積累的那點兒信心也隨著不斷碰壁而逐漸消減,心情也隨之跌落谷底。直到最后的希望破滅后,便不再堅持。
那么我們該如何解決開局難的這個問題呢?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困難無處不在,當我們面對一件自己從來沒有做過的事情的時候,這種挫敗感會愈加明顯。因為我們沒有實際經驗可以借鑒,一切只能是憑借自我感覺摸著石頭過河。所以在開始進入一個新領域的時候,除了要有充分的困難思想準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自信,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而且會做得很好,鼓勵自己勇敢地邁出第一步。當你開始付諸實踐的那一刻起,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你已經成功了。接下來要做的便是扎實的走好每一步,哪怕速度比別人慢些也無妨,重要的是打好基礎,一步一個腳印。既不盲目樂觀,也不消極倦怠,「誠實而不自欺地前行」。
有了充足的自信心以后,還應根據自身實際對事情有一個明確的定位。是為了擴展業務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最大化還是僅僅當作業余愛好,與工作完全無關。清晰的定位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因為不同的定位決定著我們對于事情的態度以及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有助于幫助我們更好的應對和緩解壓力。
除此之外,還應設立相應的目標。除了要清楚的知道自己最終希望達到的目標之外,還要根據終極目標設立分目標,例如可以以月、周、日為單位將目標細化至每一天。這樣帶著明確的目標去學習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抵消我們內心由于不自信而產生的憂慮感和挫敗感,也便于我們對每天的學習成果進行直接的分析和總結。
最后特別想說的一點便是堅持,無論你多么天賦異稟,計劃定的多么無懈可擊,如果不能長久的堅持下去,那一切都只是徒勞,根本毫無意義可言。
正如魯迅先生所言的「不恥最后」。即使慢,弛而不息,縱令落后,縱令失敗,但一定可以達到他所向往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