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沒什么好的想法寫東西,很沉默,那就寫一寫沉默吧。對于沉默的人,有人贊揚,“沉默是金”“不要做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有人也有批評。魯迅先生也說過類似于“中國的青年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來”或者有人用官場哲學來說明“拍馬溜須的人得到重用,埋頭苦干的人仍舊默默無聞?!?/p>
對于個人來說,沉默與健談兩種風格區分了兩種人。也就是內向與外向。你想知道和那個人打交道是否容易,也會向朋友尋求意見。朋友也會懂得你的意思。會說這個人是如何對待他人,是冷漠還是熱情。
我想是人是應該說話的。在互聯網上說話的也真不少。對于熱門事件,健談的人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而沉默的人呢,似乎就只有給別人點贊的份了。當然并不是說他們沒有自己的想法,只是他們無法清晰的向聽眾表達自己的想法。
一想想這樣,沉默倒是變得是一個可怕的事情。好像我們自身沒有想法。像一個可憐的啞巴。我們只能選隊站,但卻排除了一個更好的回答。
但對于健談的人來說,好像事情就反過來了。外向健談的人每天都在磨練他們與人交流的技巧。而沉默的人卻在磨練應對自己內心情緒想法的技巧。健談的人是受人喜愛的。對于熱門新聞也有一番見解。但話語似乎從他嘴巴說出來,但又不是從他的頭腦之中得出來。但懂得什么話說出來,可以引人深思,發笑,憤怒等等情緒。
即使是這樣一番言論,很少有人是自己思考過的答案。這樣的答案也許看來高深莫測,或者很有一番道理。但也許不過是某個政治家發了瘋說出來的話,當然更有可能的是他的想法只是社會文化的產物而已。如果給他換一個出生地。他又會對同一件事抱有截然相反的觀點。這樣這種健談的人也變成了一種沉默的人。內心沉默,他只是將大眾的觀點用自己的嘴巴說出來而已。
而沉默的人,給人點贊,但也并不代表他們是沒有想法的。內心沉默并且言語沉默的人難以在這個喧囂的世界里存活。這樣看來外表沉默而內心健談的人反倒有一種優勢,他不必像健談者那般牢牢捍衛自己的觀點。即使那觀點錯的離譜。他可以從健談的人之中發現人們是如何思考,解決問題的?而他又無法得出一個自己的觀點。也就只能沉默了?;蚴呛ε轮鴷粫约旱南敕ㄊ清e誤的,會不會有人來批評他的言論。
對于我個人來說,我并無意成為一個健談的人。雖然社會大眾都認為健談是一個優點。當然過度健談,絮絮不休也足以使人厭煩。我不想成為他人的傳話筒。而對于言語沉默者,倒是也可以這么說,能有好想法和能把想法表達出來還是不太一樣的。
總之,人就是要去開口說話的,去和身邊的人去發生各種各樣的關系。說話也意味著我們要對自己的言辭和行動付出責任。即使說出的話會觸犯他人的利益,但言論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