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世界是由人類創造的,所以它所有的運轉邏輯都是從人類自身的知識經驗中演化而來的,簡單來說,計算機世界是物理世界在電子世界里的投影。
物理世界,或者說是人類自身有著空間和時間(或者說是速度)上的局限性,就像高速公路上的人和車,空間有限,我們很難再放更多的單位進去,速度有限,即使借助工具也超越不了幾個單位。
再上升到系統層面,物理世界組成的系統和計算機組成的系統差異就更明顯了,信息存儲的空間和處理速度,都在證明著物理世界的局限性,這種局限制約著人類發展的效率。如何來打破這種局限性呢?換到另一個空間和時間局限性相對較小的世界去,跳出了這些限制,人類的生產力水平才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所以,理解計算機世界或者網絡世界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看作是人類物理世界的抽象,跳出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但事情運轉的最佳邏輯并沒有改變,依然是人類幾千年來不斷總結實踐優化來的,所以,最好的系統架構設計,一定能從現實世界里找到參考;而反過來看,在超越了空間和時間的限制后,我們又可以從計算機世界學習到那些更加完美的處理邏輯,從一個新的高度上來重構物理世界的邏輯,跳出物理世界之外,也就可以找到物理世界的最佳邏輯了。
以上就是我在計算機世界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基石,首先從人類文明尋找問題的最佳答案,然后在計算機世界去掉空間和時間上的限制,便可以得出最優解。
胡思亂想一通,不知如何描述,謹希望以此給大家帶來一個新的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