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從小到大學了這么多年,先來思考一個問題。
學習有終點么?
老話說“學會文武藝,貨賣帝王家”,之前的學習是為了謀生。
不管你進的藍翔、清華,甚至沒上過學只是跟著一個師傅說相聲,有一天你能憑手藝吃上飯,就算是學有所成。
可我們的現在生活的時代是一個什么樣的時代,是一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
5年前你能想象不帶錢包拿個手機就能解決衣食住行么?你能想象人工智能會超過人類么?而這一切都在飛速的向我們跑來。
我們這代人活個100歲稀松平常,如果我們身體健在,可收集信息的能力下降了,新的東西我們不了解,不知道。在新的時代,只能沿用久的習慣,把自己與那個發展的社會隔離開,那也許我們的晚年將非常凄慘。
所以學習對于我們的意義不僅僅是謀生,而變成了求存。
想要享受生活,你就需要不斷的更新你的認知,指導你的行為,而這一切都源自學習。
有人覺得學習困難,學習像練武一樣,如果沒個人教你自己套路,靠自己摸索,那總是效率低,效果差,還可能練偏的。
芭芭拉寫的《學習之道》就像是一本武功秘籍,從心法到招式無一不包,跟著做就能發現學習的奧妙之處?!毒M》的作者采銅都說,這本《學習之道》是教人學習最好的作品之一,建議多讀幾遍。今天我就來試著說說這本《學習之道》。
今天看書我們不像以往那樣用問題引領,我們想武林秘籍一樣直接給出框架。
《學習之道》的三大心法和六個招式。
2
武林秘籍里的心法,是開始學習的一切指導。
就像張無忌學的乾坤大挪移“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是武功的根本信念。
學習的根本信念也有這么三句話。
第一句,學習好的人不是天生的。學習不是靠天賦,學習靠刻意練習就能成為天才。你可能聽過、或者說過這樣的話“我這腦袋就不行,我們家孩子要是比我強點就行了”。要更新一個認知,我們學習的技能與聰明不聰明沒有關系。
世界記憶大賽的冠軍就是一個普通人,他為什么能一下子記住3000多位隨機排列的數字,是因為他的練習方法,你得相信自己能通過學習變得很優秀,你才能變的很優秀。
第二句,學習需要一個剛需的目標。剛需,剛性需求。學習也需要一個剛性需求,如果說讓你一周學會一項技能,給你5萬塊錢,缺錢的人可能馬上就會去干。如果對畢業生說三個月內學會英語,馬上進世界500強,他可能也會玩了命的學。
得找到自己心中特別想要的目標,把現在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用學習聯系起來,這樣你才能認真的學下去。
畢竟學習不是請客吃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做到的事情。即使方法對了,也許要不斷的實踐、試錯、修正,然后才能改變自己。所以找到那個讓你奮不顧身的目標很重要。
每個人的目標都不一樣,我學習就是為了以后能增加收入,有一個就夠了。
第三句,不用一直學。這句局話跟咱們日常理解的不太一樣,應該說是不用一直專注的學。
我們思考事情的時候,我們的大腦都會用到兩個模式,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
專注模式負責細節,發散模式負責宏觀。專注模式就是你集中全部的注意力認真的進行研究、學習、閱讀、思考。期望最快速度接受知識,學會知識。
發散模式是停下專注模式,然后休息、散步、冥想、打球,讓專注模式中學到的東西在大腦中自由的飄蕩,鏈接,可能就會出現新的東西。
就像你可能有這種經驗,一個問題怎么想也想不明白解決辦法,當你放下問題去干別的,突然會冒出靈感,問題可能就解決了。
不用一直學,是不用一直專注的學,過于關注細節有的時候會影響對整體的理解,要既關注宏觀又關注微觀,讓專注和發散模式同時產生作用,我們的學習才會事半功倍。
3
招式是最直接的,應用以后就能馬上提升的東西。下面我們來看提升學習的6大招式。
第一招,回顧。
看完一章文字,把書合上,想象這一章都講了什么,是用什么邏輯講出來的。可以拿張紙寫下來。
看這本書事前,我從未這么做過。我第一次嘗試的時候,發現是一片空白。只能零星的回憶起一兩個關鍵詞,更多的都是空白。
之后,在看書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注意整章的關鍵詞,關鍵詞之間的聯系和邏輯,并試著用一些方法去理解。通過嘗試,能記住的更多了。
這個回顧是作者貫穿全文的一個招式,作者說隨著越來越熟練,你就能體會到這個方法的好處。我可以說的很簡單,你可以試著做一下,當我們看文件、看材料、看書、逛景點、參觀博物館,都可以,看完之后馬上回顧。你收獲的會更多,當然你得做了以后才會知道。
第二招,模塊。
模塊在程序設計中,能夠完成某一功能所需的一段程序。
在學習里面模塊是什么呢?就是當你學習完成一項任務,你就把他的流程圖畫下來,第一步怎么辦、第二步怎么辦……一直到這個事情完成。
舉個例子:開車這個事是有很多個小事組成的。你需要上車插鑰匙--檢查檔位--打火----踩下離合器----掛擋----抬離合器踩油門----放手剎----車就開走了。
如果你不熟悉開車,只是一個起步的環節就需要8個步驟,每一步都需要你主動的思考??赏ㄟ^練習,你已經將8個步驟封裝在起步這一個環節里面,說到起步,你就能自動執行起步里面的八個步驟。這就是模塊的力量,可以加快處理問題的能力。
而且模塊會隨著環境的變化進行迭代。比如從手動擋換成自動擋,8個步驟就變成了5個步驟,而且里面的細節可能還需要調整,因為沒有了離合器。
舉這個例子,就是說模塊首先是需要自己總結的,而且是需要通過大量的練習才能封裝起來的,同時,還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遇到問題及時更新。
模塊這個事情看似繁瑣,但正是一個把知識學透的過程,慢就是快。
這個也是,光說體會不到,必須自己做,而且自己給自己整理十幾個模塊以后,就能越來越體會這個的好處了。
第三招,戰拖。
拖延是人的一種習慣,一個底層邏輯,分為四個部分。
1.信號。就是告訴你我可以拖延的觸發器。這個信號很簡單,可以是地點、時間、感受、對他人的反應和剛剛發生的事情。比如:你媳婦、你老板的一句話,你to do list的一條信息,也可能是微信的鈴聲。這些都可能是觸發器。
2.行動。你是你大腦get到信號的時候,做出的習慣性、經常性的反應。可以理解為看見這個事情,下意識的反應。
3.獎勵。行動之所以能逐漸成為習慣,就是因為有獎勵機制,讓我們感到愉悅。
4.信念。這是最根本的,你的一切行動都來自你的信念,就是你心里認準了的事情。如果你認為我戒不掉拖延,你克服拖延的時候就會很有障礙。
戰勝拖延其實不難,就是首先得有一個我不拖延的心。然后能夠意識到自己什么時候想拖延,一旦這個拖的想法冒出來的時候,可以不予理會,可以用意志力告訴自己必須行動。
然后在行動的時候,把手機、電腦統統拿的遠遠的。專心的干一件事25五分鐘,可參考番茄工作法。然后獎勵自己玩一會手機、看一會電視或者你覺得是獎勵的事情。
如此反復下就,拖延就治好了。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當你特別想拖延的時候,就讓自己想想如果不拖延,自己將會有多成功,細節越多越好,也能幫助你堅持下去。
第四招,提高記憶力。
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一樣,和人的智商沒有關系的。只需要堅持練習。
書里推薦的是宮殿記憶法,記憶的時候就像在你自己的家里,這部分內容放在臥室、那部分內容放在客廳,還有一部分放在廚房。你用你的視角在自己家里依次走過這些地方,就能把想記憶的內容記住。
這也像我們之前說的心理表征方法記錄,文字有的時候記錄的很困難,我們可以選擇圖案,用一幅圖畫幫你記錄。
第五招,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的7個特點:有導師、明確目標、走出舒適區、專注、反饋、構建心理表征、長時間練習。
導師,可以是這個領域很強的人,也可以是你身邊的長者,也可以是書本。
明確目標,我們將一個大目標分解成一系列可控、可量化的目標,必須是可量化的,并且每次只關注他們中的一個,甚至可以每次達到一個目標時,給自己一個小小的獎勵。
離開舒適區,刻意練習發生在人們的舒適區之外,而且要求學生持續不斷的嘗試哪些剛好超出他當前能力范圍的事物。因此,他需要人們付出近乎最大限度的努力。
專注,你可能不知道你什么時候專注,但你一走神,你肯定能察覺。盡量減少走神的情況,完全把注意力專注在練習中。但是你可能無法長時間的專注。那就更高標準,更短時間,更好的注意力。
反饋,練習的好壞是需要反饋來檢驗的,最好的反饋就是及時的。做了,錯了,立即指出,立即察覺,然后改正。
構建心理表征,之前的文章中不只一次提到過心理表征,就是自己給自己花一副畫。
長時間練習,必須反復,多次的重復,不斷的試錯迭代,才能形成模塊,真正把知識應用到行動上。
第六招,找個好隊友。
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學習是一個好辦法。但決絕豬隊友,所以請牢記四不找,沒有毅力的不找,沒有自信的不找,學習目的不純的不找,沒有耐心的不找。
然后還有一個三必找,“大神必找,學霸必找,成功人士必找”。
你和什么樣的人在一起,你的成就就能到什么程度。
如果你勾搭大神未果,怎么辦。
我覺得有需要有幾步,首先你得了解大神,知道他成為大神之前走過的路,受過的苦以及他的價值觀。然后你得讓大神看到你的潛力和以后的可能性。再然后如果有優秀的人推薦你可能會更好效果。還有你的行為得符合大神的認知,而且這里面得有運氣成分。
大神都可傲嬌,不好勾搭,可勾搭一個,就能升天。
學習的心法和招式都已經傳授出去了,如果你覺得有用也應該買一本《學習之道》,跟成甲的《好好學習》不同,兩個搭配著看,收獲會更大,你做好學習的準備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