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著你喜歡的方向出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蔣珠莉
我生長于鄉下農村,從出生那一刻起我就注定是農民的孩子。自祖輩算起我們那里就貧窮落后,談不上什么文明?,F代人說得對: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解決了溫飽之后才談得上其他。我8歲才開始上學,一路走來讀的也是村小、鎮中學之類的,我們的老師并不專業,有部分老師什么科目都教,知識層次不算高,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對知識的無限渴求。
很顯然,每學期那薄薄的幾冊教科書已經滿足不了我們,我們開始閱讀課外書。我們的小鎮堪稱“彈丸之地”,遍及神州大地的文明之風似乎忽略了它的存在,貧瘠得如同一名重度癱瘓的殘疾人。我13歲讀初一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看到了小說家吳萬夫的《朝圣路上》,年幼的我被他的勇敢與執著精神深深震撼了。那是種怎樣的力量促使他不顧世俗眼光排除萬難一步一步成為自己內心渴望成為的人?從那時起,我立志長大后要成為一名作家。
我們那里的老師有的只有初中文化,由于學校教師人數匱乏,這樣的人經過幾天短暫培訓就直接上崗了,那時學生輟學現象很嚴重,加上外出打工潮流興起,越來越多的學生外出掙錢去了,因為很多學生覺得上學枯燥看不到前途在哪兒,老師成天苦口婆心地說講道理,也不怎么管用。
十八歲那年,我參加了高考。高考過后,我決定離開家鄉去家鄉以外的地方看看。對于這個地方,我首先選擇了首都北京,因為它曾那么令我神往,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之后,我更加渴望去那里看看。那時的我以高中生的身份應聘到一家家政公司做保潔員,讓人慶幸的是,那天我被前來給自家孩子找小保姆的北京大學教授辜正坤相中,他要我到他家給他八歲的兒子做家教,在頤和園與暢春園交界的那棟溫馨之氣與書香氣息彌漫的古宅中,雖只有短短的一個月,但我卻讀到了什么叫淵博。
后來,某天我接到一個電話,我從電話那端得知自己考上了大學,于是便買完票匆匆回到老家。短暫的遠游,讓我知道自己身上所匱乏的是什么,這也逐漸清晰了自己今后的目標和努力的方向。
十八歲以前,我沒去過老家以外的任何地方,也沒什么見識,更想象不來泰山、西湖的俊俏模樣。小學五年級的那年夏天,我們集體要求班主任老師帶我們到不遠處的大別山去看看,可老師對我們說要好好學習,只有考上大學有了好工作,才有可能走出去開闊眼界。那時,我雖對外界充滿了向往,只好把課文和例題死死地印在腦子里,但仍覺得那些遠方的風景遙不可及。這件事讓我明白了人年輕的時候一定要有追求。有了追求生活才有意義,有了追求才會有動力。
我離家讀書的日子并不好過,因為沒錢,我嘗遍生活的艱辛。我賣過衣服,賣過紅薯,給人刷過碗,發過傳單,做過家教,進工廠打過工,打工回來我把賺來的錢存起來做學費和生活費。那時支撐我的唯一信念就是有一天我能成為一個有知識的人,有了知識即使我走在大街上腰桿都是筆直的,有了知識即使我口袋里沒有錢也可以用我的知識來賺錢養活自己。
我一直堅持閱讀和寫作,希望有一天能夢想成真。不管別人說什么,我從不計較,我想總有一天我可以成為自己心中所想的那類人。我知道當一個人什么都不是的話,他(她)說再多也沒用。在我的家鄉很多年沒有出現過一個作家,女作家更是稀少,要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必須變得淵博,而變得淵博則只有讀大學這一條路。至今我仍我慶幸自己沒有以家庭貧窮作為借口貪圖一時安逸留在教授家一直做保姆,而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回到大學校園繼續讀書。
那時的我對生活充滿激情,大學畢業之后我已經發表了不少作品了,可這并沒有給我的生活帶來什么變化。為了生存,我加班加點工作賺錢,認為有了錢才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一切,和所有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一樣,進入社會之后的我希望盡快得到名和利,希望被關注,成為別人眼中的優秀者,我每天心里想的是如何跟不喜歡的人打交道,怎么才能讓收入更多一點。
是的,我的錢變多了,學習的時間變得少了,直到有一天我被相中加入河南省作家協會,我才意識到這幾年自己偏離當初的軌道有多遠,有多對不起自己的初心,接到電話的那一刻,我羞愧得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我沒有被現實蠱惑,或許會做得更好一些,不是嗎?
那時我變得很少讀書,也沒有了創作的沖動,我除了睡覺、上廁所其他的時間都被占據,甚至連吃飯都是跟別人一起,獨處、反省自我這些更談不上。直到兩年后的一天我發現自己已經難以靜靜地坐下來理順自己的思維寫一篇像樣的文字,也發現不了生活的美好,眼中看到的是蕓蕓眾生忙忙碌碌的場景,心中的浪漫情思不見了,對理想和追求不再滿懷期待,我才拿起筆來才奮起直追。
人云亦云的生活并不是真正的生活。后來,我試著調整、充實自己,讀一些哲學、歷史和宗教方面的書籍,從書中我領悟到了很多之前不明白的道理。歲月教會了我如何趕路,卻沒有教會我如何停下來思考。一天,我在街上看到了一位中學同學,確切地說我當時并沒有認出她來,是她的某個動作讓我想起了她那模糊的輪廓,而她立馬認出了我,她說:你啊,是越來越漂亮了!咦?我以前怎么沒發現你可以這么好看呢?我當時的反應就是:相由心生,果不其然,看來我的書沒有白讀。書籍能重塑人的心靈,它會讓你的心靈變得充盈飽滿,日復一日這份改變亦會讓人的相貌更加養眼。其實并不是我真的多么漂亮,而是我被書籍滋養和熏陶著。
我知道很多人一旦離開學校就不再讀書了,時間都花在應酬、工作和維持人際關系上。孰不知,越刻意得來的東西越靠不住。人一生的時間是極其有限的,明朝江蘇江陰人徐霞客,他無意于世俗功名,博覽群書,一生志在山水,懷著對大自然的無限向往,用雙腳走遍名山大川,“達人所未達,探人所未知”,著實讓人佩服。
現實中,我們總是很難舍棄自己擁有的一切,去發掘自己的獨特潛質。記得一次讀散文家余秋雨的作品,書中說他當年先后23次遞交辭職報告,我想這無非是他堅定遵從內心真實的聲音才做出的決定吧,否則有“余秋雨文化大散文”的出世呢?那些窮極一生把才智浪費在死板的教科書里捕捉歷史背影、甚至為某部小說里小丫鬟的私情都爭論不休的大教授們,是該反省反省了?;蛟S,等到你年老體衰的某個時刻,你的靈魂會告訴你什么事情你早就該忽略不計,什么事情你需要拿一生的時間去做。
現在回過頭看過去走過的路,很慶幸自己年輕時能有如此豐富的經歷,我用最少的時間體驗了好幾種不同的人生,經歷的雜糅讓我收獲了太多太多與眾不同的寫作素材,那些感受和體驗早已化作我人生的一部分,慢慢沉淀于我生命的河床之上,讓我的生命變得更豐厚完整。
堅持自我,守護內心的感覺,在有限的生命里做成幾件拿得出手的事,我想我的觀點是對的,發現生命中的價值,向著你喜歡的方向出發。
注:由于本人春節過年回老家意外生病,在老家臥床休養了一個月,遵醫囑手機電腦因有輻射傷眼睛不敢碰,目前才回到工作崗位上來,當我打開微信信公眾號的那一刻,看到用戶人數不僅沒變還有增加的時候,我感動得流淚,謝謝你們,我的鐵桿粉絲,謝謝你們的不離不棄。在接下來的日子,我會當再接再厲,把那上個月的東西補回來,爭取寫出更好的作品來回報你們。愛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