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盛夏正在悄悄遠去。
摩挲畫紙,海和詩在眼前鋪展開來,
藍綠色沉靜而溫和。
日漸思念著安靜海灘,
在這綿遠無期沉入日常的紅塵里。
大多數的日子里,我會獨自在大道上緩步走過,
隔了樹和遙遠的沙灘。
為著不久后更大更美的天地,
也為著忙碌卻不知所獲的飄遠時光。
今年的所有日子,我憂郁傷神了已半年許。
試過無數次的療傷撫慰:
【遠行、訴說、思考、逃離...】
甚至一度準備拿起煙絲...
都未曾如愿使自己快樂起來。
也打擾了無數個
安靜聽我絮叨也耐心為我答疑的朋友,
你們或輕聲安慰、或如雷訓斥,
我全部悉數收進心里。
我是個熱愛深夜的人,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
沉沉深夜,我始終不愿意早早睡去,
即使所有人都跟我說著【熬夜對皮膚不好】
依舊任性故我。
終于最終撿起詩歌,撿起曾經摯愛,
撿起拯救自己的最后一根稻草,才撿起快樂。
那些閃爍在遠方的風景,
一如眼前的美麗詩行,令我沉醉。
所有的糾結擰巴、厭世抽離、悲觀冷眼,
我已經慢慢改變,慢慢忘卻,
也正在悄悄接受著一切,
并享受著自己為自己定下的美麗目標,
也一直在努力。
我開始覺得快樂,也想把這份快樂傳遞給你。
今夜分享給你幾首——
那些我曾在深夜,反復凝讀的詩篇。
并附有相應的音樂。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美麗詩歌
不管是遠方天涯,還是紅塵日常...
它在你內心。
ONE/
《松樹冠》 (Pine Tree Tops)
——Gary Snyder
in the blue night
在藍色的夜里
frost haze,the sky glows
微霜,天空散著微光
with the moon
月兒明
Pine tree tops bend snow-blue
低垂的松冠雪藍
fade into sky,frost,starlight
融入天空,霜,星光
the creak of boots
靴響戛然
rabbit tracks, deer tracks
兔的足跡,鹿的蹤影
what do we know?
我們怎能知道?
前六行寫景,敘述者隱而不見,景物完全按照自己的氣韻律動自然呈現。藍色的夜空籠罩著淡淡的霧氣,月光瀉下,星光滿天,平添一層朦朧。松冠上蓋著一層薄霜,在藍天的映襯下,月輝呈現出一抹淡藍色的弧線,融入背景之中,和諧靜謐,朦朧虛幻。第七行引入人的活動,但見空山不見人,只聞“靴響戛然”,自我在自然中虛化,而這寂中之音亦有幽幽的虛靜。
熟知加里.斯奈德(Gany snyder)的人都知道,他曾被認為是“垮掉派”詩歌的代表人物,但他自己并不這樣認為。上世紀50年代,在其他“垮掉派”詩人式微,創作力消褪的同時,他的詩卻越寫越好,成為其中最優秀的詩人。
TWO/
《干完活了》
—Gary Snyder
小屋和一些樹
漂浮在流動的霧中
我掀起你的襯衫
用你的乳房,暖我的手
你笑你顫抖
我們在鐵路旁剝蒜
把斧頭、靶子、木頭
歸位放好
我們這樣靠著墻
彼此相對
加里.斯奈德深受東方文化,尤其是禪宗思想的影響,他是達摩流浪者主人公Japhy的原型,他可能是大多垮掉派詩人里最為出世,同時也最為入世的一位。
THREE/
《日記》
—海子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夜色隆重
姐姐,我今夜只有戈壁
草原盡頭我兩手空空
悲痛時握不住一顆淚滴
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
這是雨水中一座荒涼的城
除了那些路過的居住的
德令哈——今夜
這是唯一的,最后的,抒情。
這是唯一的,最后的,草原。
我把石頭還給石頭
讓勝利的勝利
今夜青稞只屬于她自己
一切都在生長
今夜我只有美麗的戈壁 ?空空
姐姐,今天我不關心人類,我只想你。
當一個人恣意汪洋的情感無處宣泄,只能在內心掀起狂潮的時候,這種折磨,于其留存于生命中燃氣熊熊大火,煎熬原本就寂寞如秋的靈魂,不如讓另一種境界取而代之,這種境界就是空寂。這是一種近乎自虐般的自我意識行為,讓空寂完全占領身體,進而,從每一個毛孔滲透內心,達到靈與肉的完美統一。也在這個時候,生與死達成和諧。或者說,這正是生命進程中情感發揮到極致時,生對死亡的肯定和召示。
FORE/
《沉重的時刻》
—賴內.馬利亞.里爾克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某處哭,
無緣無故地在世上哭,
哭我。
此刻有誰在夜里的某處笑,
無緣無故地在夜里笑,
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某處走,
無緣無故地在世上走,
走向我。
此刻有誰在世上的某處死,
無緣無故地在世上死,
望著我。
里爾克的文學作品大多在思考生死,人和宇宙的關系等等這些終極問題。“苦、笑、走、死”四個狀態,由于詩歌形式句式的單一簡單而被凸顯出來。這四個狀態高度概括了人類的世間百態,而唯一不變的是“無緣無故”。無緣無故,顯示出了詩人的困惑以及對人類的這四種狀態的觀察。
他敏感而又充滿疑惑,可是最終發現一切都是沒有原因的。就像是曾經看過的一句話:我們窮其一生都在尋找答案,可是到頭來卻發現,人生并沒有所謂的答案。我們都只是在哭與笑之中,慢慢走向某個盡頭罷了。
FIVE/
《秋日》
—賴內.馬利亞.里爾克
(譯者:北島)
主啊,是時候了。夏天盛極一時。
把你的陰影置于日晷上,
讓風吹過牧場。
讓枝頭最后的果實飽滿。
再給兩天南方的好天氣,
催它們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壓進濃酒。
誰這時沒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誰這時孤獨,就永遠孤獨,
就醒來,讀書,寫長長的信,
在林蔭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葉紛飛。
這是一首完美到幾乎無懈可擊的詩作。從整體上卡 ,每段遞增一句的階段式的結構是刻意營造的,逐步推向最后的高潮。復雜音調的變換成為動力,使主題層層展開:開篇顯然與上帝有某種共謀關系,同時帶有脅迫意味。第二段的釀造過程是由外向內的轉化,這創造本身成為上帝與人的中介。第三段是人生途中的困惑與覺醒,是絕對孤獨的徹悟。這三段是從上帝到自然到人,最終歸結于人的存在。
“詩人北島評價說:“有時我琢磨,一首好詩如同天賜,恐怕詩人也不知它來自何處。正是《秋日》這首詩,使里爾克成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詩人之一。”
SIX/
《星期天晚上》
—賴雷蒙德.卡佛
享用你身邊之物。
窗外這場
輕雨,為一個人而下。
夾在我指間的這支香煙,
長沙發上這雙腳。
這微弱的搖滾樂的聲音,
頭腦中這輛紅色的法拉利。
廚房里這個跌跌亂撞的
醉酒的女人......
把它們全部帶進來,
享用。
談論卡佛時,我們說些什么?— —酗酒。窮困、破碎的婚姻。肺癌患者。或者美國底層小人物的代言人、短篇小說大師、氣質獨特的詩人?毫無疑問,這些都是美國底層社會的子弟,卡佛早年的生活經歷與他筆下的人物有著太多的相似:早婚,酗酒,養家糊口,遷徙奔波,被生活擊垮......但也正是這困頓潦倒的生活賦予卡佛日后的創作以豐富的養料和深遠的影響。
卡佛的創作題材,表現的幾乎全是小人物的悲哀與艱辛,以及現代社會虛浮表層下人們精神上的迷惘與絕望。卡佛出身貧苦,他的作品也致力于表現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體鱗傷后的孤獨與沉默,多年來深受讀者的追捧,被譽為美國的契科夫。
SEVEN/
《走吧》
—北島
走吧
落葉吹進山谷
歌聲沒有歸宿
走吧
冰上的月光
已從河床上溢出
走吧
眼睛望著同一塊天空
心敲著暮色的鼓
走吧
我們沒有失去記憶
我們去尋找生命的湖
走吧
路啊路
飄滿了紅罌粟
最后以一首我愛的詩人北島的《走吧》
和趙雷的音樂《鼓樓》作結尾。
走吧
夜已經深了
走吧
讓我們去愛吧
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