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夏至未至》。或許是因為那里有美麗的香樟樹,有純白的學生時光,有高中笑與淚同時綻放的光彩,有郭敬明式的不忍卒讀的憂傷……
“那些男孩教會我成長,那些女孩教會我愛,他們曾經出現在我的生命里,后來又消失不見,可是我不相信他們是天使,他們只是 世界上最普通的男孩和女孩,所以我就一直這么的站著在香樟樹下等待著,因為我相信,他們總有一天會回來,回來找我,教會我更多的事” 他們,那幾個純真的男孩和女孩,都是傅小司生命里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把他這個淡漠如神的人拉到人間,染上世間煙火,懂得悲傷,懂得愛與被愛。把他眼中的迷霧,一點一點的消釋殆盡。
可是小四(郭敬明)筆下的故事,似乎永遠不會走向美好,總會在每個人都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時候戛然而止,一切的美好分崩離析,生活露出他殘忍的面目,鋪天蓋地的憂傷襲面而來,讓人心痛地幾至讀不下去。
《夏至未至》亦是如此。傅小司在遭人誣陷后偽裝的微笑;陸之昂意外斷送的未來;立夏聽了七七的故事整顆心無聲無息地沉向沼澤;遇見失去了所愛的人獨自離開;七七,曾經那個活潑大方可以為了立夏與人打架的七七,卻不敢再正眼看一看以前的朋友。曾經她們是可以抱著睡在一起的女生,最后卻只能無奈地看對方怎樣竭力掩蓋內心的失落和憤怒。無數我們沒有料到的事,一件件發生了。
我一度的好奇和猜測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能寫出那么不忍卒讀的悲傷,但是讀過其描述自己心路歷程的《愿風載塵》之后,我明白了,故事中的小司就是他自己啊,小四 小司,小四故鄉有淺川也有的大片大片的香樟,小四在高中時期也曾去上海參加過比賽,文中的小司也在立夏和之昂的陪伴下去上海參加了繪畫賽,小四年少的時候最憧憬的城市是上海,而文中小司他們長大之后的故事都發生在上海…還有一下子從云端掉到谷底的經歷,被否定所有的作品,被否定所有的努力,被曾經支持他的人否定和傷害,只能假裝微笑堅強,一個人默默地躲在角落了療傷,跌倒了只能一個人站起揉揉摔疼的膝蓋,然后繼續孤獨的前行。種種種種,小四,小司何其相似!
他在《愿風載塵》里寫道“小四,只有當你周圍一個人都沒有的時候,你才能夠看到最真實的自己。但是……你不會喜歡這樣的自己的。因為在這樣孤單的世界里,你所有的偽裝,所有的扮演,所有的面具,都因為你自己與自己的對峙,而分崩離析。
剩下的,就只有那個你一直不愿意承認的,不愿意面對的,懦弱的悲傷的自己。
也只有你自己,才是可以將悲傷展示給他看的唯一的人。”小四多么像是鬧市角落里的那個孤獨憂傷的孩子,讓人心疼。
不僅如此,喜歡小四,還因為小四筆下有永遠未曾褪色的白襯衫,有明亮的校園生活,有一道道色彩斑斕的倩影穿過,當然還有憂傷而明媚的青春時光。這些都擊中了我們矯情的心,滿足了我們關于青春所有的幻想,所以在讀小四的書時,我們一遍遍地找尋自己青春的痕跡。刻意模仿的45度憂傷,趴在課桌上的背影,任憑陽光隨意從窗臺灑下斑駁的疏影……
每次讀小四的文章都覺得文字特別特別美,讓人忍不住一遍遍的回憶,忍不住摘抄、模仿、背誦。于是郭敬明的文字成了我摘抄本上最常出現的內容。
那些年我們摘抄過的文字:
你潑墨了墻角殘缺的欲言,于是就渲染出一個沒有跌宕的夏天;
年華終究會羽化為華麗的燕尾蝶,在世間撒下耀眼的磷粉;
那道隔開了青春和塵世的大門,在十九歲的夏天,轟然緊閉;
那些男孩,教會我成長,那些女孩,教會我愛;
拉著你手,無論是在哪里,我都感覺像是朝天堂奔跑,你相信嗎;
那些曾經以為永遠不會忘記的傷痛,那些曾經以為永遠不會消失的傷口,都會在時間的手掌里,慢慢地得到撫平;
所有的愛,所有的恨,所有大雨里潮濕的回憶,所有的眼淚和擁抱,所有刻骨銘心的灼熱年華,所有繁盛而離散的生命,都在那個夏至未曾到來的夏天,一起撲向盛大的死亡……
無論如何愛小四 也愛他筆下每一個活靈活現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