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報紙上看到這篇文章《要成功就不能讀太多書嗎(金臺論道》,看到文章的內容,我只能說還好我在讀書。
大概是因為比爾蓋茨的影響力太大,也或許是因為那些年成就了很多文化程度不高卻當上董事長或者CEO的很多人。也曾經聽說過笑話說為了扮演知識分子而將襯衫口袋掛滿鋼筆;也曾親耳聽人說過,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還不是一樣在我這個小學文化的手底下打工,真不知道這是自大還是自卑的表現。這個世界莫不是只有一個蓋茨?也聽好多人說過,讀那么多書有什么用還不是也只是打工而已,或許還沒人家沒得那么多書的人賺得多,少不更事的時候確實也相信,因為早出去的人憑著他的工作經歷確實是要比剛出去工作的人工資高。可是隨著年紀慢慢變大,我越來越發覺這樣講法很矛盾。雖然在十幾二十年前有很多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走上成功之路,但是不代表他們就一直停留在那個水平,很多人都進行了后來的補課,就算不是課本知識至少也是文化和人生知識,如果一直停滯不前,不思進取,或者因成功而自大的人想必公司文化也不會怎么樣,不說事業要倒閉至少也會易主。
也總還是有人說我讀的書浪費了,對于大學學歷,現在看著好像有點浪費,可是對于我的大學經歷卻是一點不浪費的,經過才會了解和成長;對于六級英語證書,現在看著好像有點浪費,但是我對英語的興趣卻還在;對于物流管理這個專業,看著確實很浪費,雖然別人問起物流是什么,我不能把書上的定義完整的背給他或者直接承認我也不知道物流是什么,但是我所了解過得東西是其他人不曾了解的,我也曾結合物流跟實際做過一些構想雖然不一定實際,但是我還等著有機會實現的那天。其實專業跟大學不應該分開來講,四年我不僅僅為了專業而學。看著我呆在某個小鎮,做著看似跟學歷不匹配的事情,有的人覺得我沒追求,有的人說得好聽點說我太屈才,其實我真心的不覺得,還是那句話,同樣地事情,我因為學過的知識而比別人做得好那就是我的學以致用。我讓小朋友和家長更喜歡我,讓業務辦得更順利,讓來辦事的人們覺得更舒心,我就覺得我是值得的。總說書本上的知識跟實踐不一樣,當然會有出入,不然又何必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前聽聽還點點頭,現在聽著我就笑笑,社會在發展,書本知識也在發展,停頓的是人自己的思想。書上的知識并不是告訴你哪里有一條捷徑,或者直接告訴我們什么事情該怎樣處理,什么人要怎樣應付,而是在于自己的感悟,在于啟迪。
文章中說:“讀書之所以值得提倡,究其根本而言,不是因為讀書有用,恰恰相反,讀書最美好的一點正是它‘沒有用’”。嚴格說來,出于單純功利目的的閱讀不能算是讀書。為了升學就業、獲取信息、掌握技能的閱讀,比如學生讀課本和參考書,工程師讀技術資料,廚師讀烹飪大全……有助于個人獲取實際利益,卻無助于一個人開闊胸襟和完善人格。人與動物不同的一點是人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對于世間萬象有一種難以遏制的一探究竟的渴望。除了自己的工作和專業之外,讀一點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方面的書籍,一來滋潤心靈,使精神世界不至于干癟粗糙;二來滿足好奇心,“原來如此!”常常是這類閱讀帶來的快感。”有的書讀過,在遇到書中說過的時候會恍然大悟,原來早已該學會,也有的是經過后才讀到那樣就會更如醍醐灌頂了。
統計數據顯示中國人年均讀書不超過四本,茫茫書海,誰人能讀幾本,豈敢言多?還好,我每年讀的書沒有少于四本,這兩年更是堅持了每月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