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這個題目的靈感來源于,上禮拜的“奇葩說”,嘉賓是阮經天。突然間想起來看《惡作劇之吻》的時候覺得長得極其高冷和大氣的女配角,許瑋寧。沒有錯,就是阮經天相戀八年然后分手的那個前女友。
我也是不懂我為什么如此八卦,我只是突然間想起來當年看到的一則八卦消息,說是阮經天出軌多年,屢屢靠一句“最愛是你”挽回女友,而女友也偏偏就吃這一套,對這“最愛”兩個字毫無抵抗力。
別急著說許小姐沒有定力和頭腦,你又什么時候抵抗過“最愛”這兩個字的魔力呢?
順路回想一下,當年我看過的娛樂新聞之鋒菲戀。鋒菲被爆出復合前,謝霆鋒參加一個訪談節目,第二天,各路媒體頭條都是,謝霆鋒最愛是王菲。一時間,各路唏噓和慨嘆呀,勾起了多少人敏銳的八卦嗅覺和無聊的遐想心,讀高三的我都興奮得一邊訂正數學試卷一邊跟蓮蓮說“誒,你造嗎?”。【說我八卦的人,你們走開。認識這么多年,還不知道我八卦嗎?】
最愛,這兩個字總帶著點浪子回頭的頓悟感,還有點“世間始終你好在”的朦朧感。
“經過這么多年,我發現我的最愛還是你。”
“我跟她們都是逢場作戲,我最愛的仍然是你。”
“我愛她,可是我更愛你,沒有人比得上你。”
“我和她都是以前的事了,我現在最愛的是你。”
為什么電視劇里愚蠢的女主角永遠不知道男主角說這種話的次數,多到可以和太陽肩并肩,居然還是執著地相信著,這種隨手打開電視都能聽見的晚八點檔標配?
很簡單呀,因為會被這種話感動的,除了電視劇里的女主角,還有你,還有我。
看“甄嬛傳”的時候,你總是要追究,雍正最愛的到底是純元還是你們家嬛嬛。看“美人魚”的時候,你津津樂道的是忽略過去的風流史,星爺只對莫文蔚說的那一句“世間始終你好”。看《了不起的蓋茨比》的時候,你非要弄個明白的是Daisy究竟愛Tom多還是愛Gatsby多。
好了,“古今中外”我全都湊齊了。:)這種例子只要是部小說都會有,是部電視劇都得演。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可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在“輸掉”的那一方的黯然神傷下,勝出的那一方被愛的優越感。
姑娘們為之瘋狂的,就是這種優越感。人無往不在比較當中,我們從小就學會了比較。和自家的孩子比寵愛,和鄰家的孩子比玩具,和班上的同學比成績。而如果我們是被家長偏愛的那一方,是玩具更多的那一方,是成績更優異的那一方,我們就能得到快樂和滿足感。在比較中,生出了喜悅,生出了驕傲,生出了失落,生出了嫉妒。
沒有比較的愛,往往就顯得不那么使人瘋狂和愉悅。
人們常常說獨生子女因為從小沒有分享體驗,所以往往自私和好勝。但就我來看,未必如此。獨生家庭的孩子,在家庭中不需要通過比較和爭搶來獲取父母更多的注意和關懷,所以獨生子女對于“最愛”“偏愛”的關注度,遠不如多子女家庭的孩子多。從小暴露在“比較”更為明顯的家庭中孩子,對于比較過后的勝利,更為重視和瘋狂,更加容易被“最愛”“偏愛”俘虜。
我無意說多子女家庭有任何的偏見,只是客觀來講,人心都是有偏頗的,何況父母也不是泰美斯,不會時時刻刻端著把稱,對孩子的種種行為做出毫不施公允的裁決。任何父母,都是會偏心某一個孩子的。
“唐頓莊園”里,最受寵愛的是大女兒Lady Mary,其次是小女兒Sybil,最少得到關注的是二女兒Edith。“摩登家庭”里,最能得到家人關注的是大女兒Haley,其次是兒子Luke,而好勝的Alex則總是被忽視的那一個。就連住我家樓下的那個五口之家,每晚十點都能準時傳出二女兒震天響的抱怨母親偏心的聲音。
所以“唐頓莊園”里Carson說,即使是最好的管家,也有偏心的那一個。所以Edith會做傻事,企圖毀掉Mary的清白。所以Alex有的時候顯得那么得容易被感動,只要一點點的注意就會變溫柔很多。所以科學研究不停在說,三個子女的家庭中,第二個孩子永遠得到的關注最少。
我們期待的,從來都不只是愛,我們期待的更多的,是被偏愛的優越感和幸福感。是三人游里面,我是被兩個人愛著的那一個。是兩個孩子里面,我是父母更偏愛更依賴更喜歡的那一個。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和他人的比較中尋找存在感,尋找自己優秀的證明。
我們要的不是愛,是偏執的愛。
說起偏執,你見過哪一本暢銷小說,熱播電視劇里,杰克蘇不是瘋狂地愛著瑪麗蘇女主角一個人,其他白蓮花黑蓮花一律不放在眼里。我們要看的,我們要的fantasy,就是那種偏執到近乎瘋狂的愛。
是何以琛無論經過多少年,還是要輸在那一個人的手里;是皇太極再多情,唯一愛的只是那個海蘭珠;是杰克蘇可以不要江山不要美人不要親情不要友情,要的就只是你。哪一個處在看這種小說的年紀的姑娘,沒有幻想過從天而降踩著七彩祥云的那個人,眼睛是瞎的,只能看的見你一個人。我們要的就是偏執,我們買的就是電視劇小說電影里編劇的幻想。
這也是偏愛,比起其他姑娘,比起人生中其他重要的東西,什么親情友情倫理道德法律法規八榮八恥,通通拋到腦后,只剩下一個你,在他的世界里屹立不倒,趕也趕不走。我們要的就是這種能夠戰勝世間一切偏執之愛。
“我要加班,不能陪你逛街啦。”
“什么?加班比我還重要,分手!”
“今天我跟朋友約,你自己吃飯吧”
“什么?跟朋友約都不陪我,分手!”
“你和我媽同時落水,我得救我媽,不然是觸犯刑法的。”
“什么?你媽比我還重要,分手!”
我們要那種處在世界中心的感覺,我們要自己是另一個人生命里的全部,是可以拋下一切來愛的那個人。我們喜歡看另一個人為我們用核武器對準全世界,一切能及的東西都被消滅。很浪漫吧,還有點悲情色彩。為愛瘋狂的既視感。
雖然有人說,這就是愛情。愛情就是不顧一切,就是女朋友大過天,就是完全的偏頗與瘋狂的偏執。
但是,如果有一天,新的一季故事開始,新的角色上線,一朵比你還瑪麗蘇的白蓮花出現,你就會被他手中的核武器瞄準。同樣的偏執和同樣的瘋狂。可惜,這一季,你是個馬上要領盒飯的配角。
談過戀愛的朋友說,談戀愛就是談人品。不要相信一個為你能夠背棄全世界的人,將來某一天不會背棄你。今天他偏愛你,對其他人都極盡苛刻和刻薄,明天他偏愛其他人,對你就極盡苛刻和刻薄。太過偏頗的愛,真的是你想象中那么永恒不變的么?
能夠被偏愛的那部分人是幸運和幸福的。不被偏愛的那部分人也多少顯得有點落寞。我們不會總是一直被偏愛,因為總的來說,好運噩運相守恒,你總歸不是既是這個人的小蘋果又是那個人的掌上珠,但我們也總歸不會被這個人忽視又被那個人省略。
如果你說,我就是相信百轉千回之后,他會明白,他最愛的人始終是我,其他人都只是過眼云煙。那么我只是想推薦你看《幻影書》,重點關注海克特如何跟剛剛遇見的一生摯愛一起,處理一直誤以為“我才是他最愛”的前女友的尸體,這部分情節。想想看,你是死了的前女友,還是造成前女友死亡的“最愛”。
如果你說,我就是找到了那個偏愛我的人,我就是享受他只愛我一個人,為我放棄全世界,與親友反目那種酷炫的感覺,那么,fine,我希望你們的故事里,你是這個故事的女主角,他永遠不愛上其他的人,他永遠意識不到人生中更為重要的其他部分。這樣,這就會是一段美滿的愛情,持續一生的偏愛,人人稱羨。
姑娘,我們要的,和期待的,從來不只是愛而已。我們希冀的,是幻想中,偏頗的愛,偏執的愛。我理解你的期待,我也曾經暗暗期待,但也許靜下心來想想看,擁有偏愛也許并不那么令人艷羨。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