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某段時間,我一直是敏感的神經(jīng)質(zhì)性格,感知身邊一切細微的變化,那些喜怒哀樂、人情冷暖、世事無常,從最初的懵懂,到現(xiàn)在的堅實。初遇文字,便將流露的真情和盤托出,文字給我以精神寄托,書海中時常看得到生命的氣韻:不悲不喜,不卑不亢。
? ? ?曾經(jīng)多次問過自己:為什么我要去理會那些因為感情受挫就將傷痛無限擴大化的人?為什么去關注遇些許瑣事就如臨大敵,無病呻吟的人?為什么要去熱臉貼人家冷屁股,被理所應當?shù)恼J為我閑來無事打發(fā)時間?
? ? ?一直以來,作為在現(xiàn)代社會風氣下成長的普通人,從來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若是過分熱心甚至會被懷疑動機不純,心懷不軌。當然,我說的這些并不是說大家冷漠無情,而這種懷疑也不是全無根據(jù)。首先自保是人類的本能反應,沒必要遭受譴責。然而,面對著可能會被同化心情甚至反感的信息,不知道是出于女生特有的圣母心(不要再曲解這個詞的意思了)還是俠義的使命感,我都無法做到坐視不理,視若無睹。我想通過自己作為一個旁觀者的理性思維協(xié)助對方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也希望通過我的“理會”讓對方感受到自己的被關注,多為緩解焦慮性人格障礙。
? ? 周國平先生說,“通過寫日記,一個人有了持續(xù)的內(nèi)心生活,你就會感到你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時候是有靈魂的,不是一具行尸走肉,你活得很充實,這是特別大的快樂。”寫日記,的確可以作為感受內(nèi)心生活的途徑。但是,這種途徑是以你本身要有強大的自我疏導能力為前提,否則,任你對日記本傾訴再多,也得不到想要的答案。而我在面對種種情況后無法停止,被自己打敗,做了一個日記本角色,確實強大于日記本的功能:傾聽并適當分享自己的思想。
? ? ?一年前的我,懵懵懂懂,脆弱不堪,甚至無法擔任一個傾聽者的角色,做出的行為和言論多數(shù)是自己的主觀看法,無法看到事情的癥結(jié)所在(并不是說現(xiàn)在的我可以完全看清),身上透著與生俱來的格調(diào),或許減少了曾經(jīng)的莽撞,卻也并沒有失去純真。初涉心理學也是因為私人問題,它真的沒有那么容易,尤其是要做到不被所接收信息影響。記得一位心理學老師說過:若要救人,必先自救。我始終沒有很清晰的感覺到它對于自身的作用,也許是潛移默化中已經(jīng)發(fā)生過了。面對陌生人,或許我可以盡力保持理智,扮演好我作為傾聽者和分享者的角色,然而,當我第一次應用它去完成我的初衷的時候,卻又不得不臣服于主觀情緒的強大力量,無法理智,無法旁觀,無法傾聽。到處是焦急、無奈甚至崩潰。曾經(jīng)一度懷疑,它呈現(xiàn)出的狀態(tài)與分裂樣人格障礙驚人的相似。當我開始意識到那一刻那種想法的錯誤,開始修復,并不再去回避。這時的我或許正在自救吧。
? ? ?愿現(xiàn)在正處焦慮、迷茫、失落、偏執(zhí)、孤獨……的你,閱此文后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愿做你的“日記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