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望溪,像個青澀的美少女養(yǎng)在興隆街這座秀山麗水的鄉(xiāng)村深閨,等待有人來撩起她神秘的面紗。
溯沅水而上至興隆街夷望溪,這里碧波蕩漾,青山如屏,翠竹成蔭,素有“常德的小桂林”之稱。
5月19日,在興隆街鄉(xiāng)隆重舉行了夷望溪國家3A級景區(qū)授牌、夷望溪民俗博物館開館儀式暨大美桃源攝影大賽開幕。夷望溪終于出現(xiàn)在了眾多攝影愛好者和樂山樂水的游客面前。
夷望溪民俗博物館位于興隆街鄉(xiāng)原糧站所在地。這里位置得天獨厚,桃源縣翦伯贊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老總翦永勝童靴在此指點山水,繪制藍圖,直抒胸臆,歷時一年多成就了這集桃源民俗文化于一體的博物館。
不知道住在這樣推窗見山,放眼望水的古樸客棧,會不會也像沈從文先生一樣文思泉涌呢?
原始的榨油坊??吹竭@碩大原始的榨油工具,仿佛聽到幾十百年前,作坊里榨油漢子雄渾的號子聲和汗珠子從他們黧黑的臉龐皮膚滾落的模樣。
豆腐坊里豆花飄香,喝上一碗沁甜可口,營養(yǎng)滿滿。
張果老釀酒坊,遠遠就能聞到醉人的酒香。本女子從來是不勝酒力,但聞到這濃郁的香味也忍不住猛吸了幾口。
夷望溪農耕文化展館,許多古老的勞作工具我無法叫出名字,它們默默的在這里散發(fā)著歷時的陳舊的光輝,有一種完成使命,安然隱退的沉寂感。
在這個大戲院子里,邀上三五好友,一杯清茶,一碟瓜子蠶豆,聽一曲家鄉(xiāng)小調,聊幾句閑散的白話,一天就這么輕松愉快的過去,感覺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生活也不過如此。
我更喜歡的是在里面那個打粑粑的作坊自己DIY,親自體驗一下做粑粑的感覺,好玩,超有成就感!
夷望溪擂茶館,我感覺它不僅僅是個擂茶館,更是一個浪漫舒適的好出處。和她(他)在這里點上一杯飲品,偶爾說話偶爾沉默,沉浸在這秀美的大自然中,是不是比上海外灘更有感覺?
以上記在夷望溪國家3A級景區(qū)授牌、夷望溪民俗博物館開館儀式開幕之際。除前面三張夷望溪風景片來自網絡下載,其余均為本菜鳥手機拍片,以此記錄。感謝翦伯贊文化傳媒公司盛情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