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茶人
讀茶記《對話茶人》第17期
本期受訪嘉賓 | 行峰說茶
2018.11.14
“苦”與“澀”,好比茶味江湖里的玄冥二老,爭議頗大,有說“不苦不澀不為茶”,也有說這個不苦不澀是好茶。
image
▲圖|網絡
如何辨別?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其實苦澀呢,但凡茶都會有苦澀,只是比例及協調性有差別。這好比人的脾氣是一個道理,有無脾氣不是標準,拿捏發火的時機與分寸才見高低,苦澀也是這個理。
image
▲圖|網絡
苦澀在化學物質上來講,其主要成份為咖啡堿,單寧及多酚類物質,其是普洱茶后期轉化的基礎型物質,少了不行,所以對苦澀抱怨的很少在老茶階段,大多在新茶階段的口感評判上。
image
▲圖|網絡
苦澀在口感上其實有兩種表現,一種化不掉或化的慢,老是在嘴巴里唧歪磨嘰不走,象個痞子多糾纏,另一種則是入口即化且化后回甘生津,象個大俠利落給勁,我們姑且稱之為痞子型與大俠型苦澀,大家抱怨的幾乎全是第一種痞子型苦澀。
痞子型苦澀其產生的根源,原料上可主要歸結為幾個方面:
一,化學合成型肥料的使用,茶樹吸收無法完全代謝,產生的代謝殘留成份。
image▲圖|網絡
二,過渡修剪造成植物分泌激素類物質增多。
三,陽光,空氣,水及土壤等生態綜合因素。
工藝上的原因則集中在萎調及揉捻環節。
苦澀這點事,就講這些。
文字|行峰說茶
編輯|讀茶記
作者其他文章推薦?:喝?送?存? | 購買普洱茶之前,請先搞清楚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