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靈菲老師,喜歡孩子,熱愛教育,把教育當作終身學習的伙伴!
在接下來的幾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故事,希望看到的爸爸媽媽,有機會能講給孩子們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是,三人行必有我?guī)煟?br>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鬃拥倪@句話,包含了兩個方面:一方面,擇其善者而從之,看到別人好的地方就學習,虛心好學;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別人不好的地方就引以為戒,反省自己。這樣,無論遇到的人好還是不好,都能抓住機會提升自我了。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薄_@句話又是孔子的名言哦。
幾個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要選擇別人身上好的地方跟著做,看到不好的地方就在自己身上加以改正。
古人常用“三”這個字來指多數(shù),所以“三人行”是指多個人同行的意思。
孔子的這句話,后來濃縮成了兩個成語,一個是多字成語,叫“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馑际且朴谙騽e人學習;另一個成語是從后半句“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里出來的,叫“擇善而從”,“擇”就是選擇的意思,“擇善而從”是說能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并且學習這些優(yōu)點。
學習不單是指從書本上學習知識,善于學習的人,能從身邊的人身上學到更多為人處世的道理。
孔子不僅教育學生要虛心好學,他自己其實就是這樣做的。孔子十五歲的時候就立志要在學業(yè)上有所成就了,他曾經(jīng)說過,自己不是天才,自己的成才很大程度上是勤奮好學的結(jié)果。孔子曾向許多人正式拜師學習,學過官制、禮樂、琴術(shù)、禮儀等專門的知識。
對于那些田野山林的隱士,孔子也能慧眼識人、不恥下問。所以,他的學生子貢說,孔子沒有固定的老師。他隨時隨地向一切人學習,誰都可以是他的老師。
這就是孔子后來能成為大思想家的原因哦!